隋初统一,战火初燃
公元 581 年,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史称隋文帝,然而此时的华夏大地,依旧处于分裂状态,南有陈朝偏安江南,北有突厥虎视眈眈,隋文帝深知,欲成就大一统之伟业,必先平定四方。
北方的突厥,是隋朝初期面临的重大威胁,突厥骑兵剽悍善战,时常南下侵扰边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开皇二年(582 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率四十万大军分路南下,隋朝边境顿时烽火连天,隋文帝果断任命卫王杨爽为行军元帅,分兵八路迎击突厥,在这场战役中,年仅二十岁的杨爽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率领的一路隋军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北)与突厥主力相遇,杨爽采用部将李充的计策,趁突厥军队尚未严阵以待,率精骑突然袭击,大破突厥军,沙钵略可汗丢弃所穿金甲,潜入草中而逃,此役让突厥元气大伤,也让隋朝在北方边境站稳了脚跟。
隋文帝也在积极谋划南征陈朝,他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广陵(今江苏扬州);韩擒虎为庐州总管,镇庐江(今安徽合肥),让他们暗中做好渡江准备,开皇八年(588 年),隋文帝以晋王杨广为行军元帅,率五十万大军分八路南下伐陈,贺若弼从广陵渡江,韩擒虎从横江渡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两路并进,直逼陈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朝后主陈叔宝沉迷酒色,不理朝政,面对隋朝大军的进攻,毫无抵抗之力,开皇九年(589 年)正月,韩擒虎率五百精锐骑兵趁夜攻入建康城,生擒陈叔宝,陈朝灭亡,至此,自西晋末年以来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宣告结束,隋朝实现了全国统一。
隋末乱世,群雄并起
隋朝的统一并没有维持太久,隋炀帝杨广即位后,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他征发数百万民夫修建大运河,又多次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导致民怨沸腾,社会矛盾激化。
大业七年(611 年),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邹平南)首举义旗,揭开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此后,各地起义军纷纷响应,其中势力较大的有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义军等。
瓦岗军最初由翟让领导,活跃于河南地区,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谋略,逐渐成为瓦岗军的领袖,大业十三年(617 年),李密率领瓦岗军攻占兴洛仓(今河南巩义东北),开仓放粮,赈济百姓,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瓦岗军迅速发展到数十万人,随后,瓦岗军又多次击败隋朝的军队,成为当时最强大的起义军之一。
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则在河北地区发展壮大,窦建德出身贫苦,为人正直,深得百姓爱戴,他率领义军与隋朝军队多次交战,先后攻占了河北的许多郡县,大业十三年(617 年),窦建德在乐寿(今河北献县)称长乐王,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杜伏威、辅公祏领导的江淮义军活跃于江淮地区,他们多次击败隋朝的军队,控制了江淮地区的大片土地,大业十三年(617 年),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除了农民起义军之外,一些隋朝的官员和贵族也趁机起兵反隋,李渊在太原起兵,成为后来唐朝的开国皇帝,大业十三年(617 年),李渊率领三万大军从太原出发,向关中地区进军,他一路上招降纳叛,扩充军队,先后攻占了霍邑(今山西霍州)、临汾、绛郡(今山西新绛)等地,同年十一月,李渊攻占长安,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任大丞相,封唐王。
唐朝初建,平定四方
公元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将宇文化及所杀,李渊得知消息后,于同年五月迫使杨侑退位,自己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此时的唐朝仅仅控制了关中地区,天下依旧处于分裂状态,为了实现全国统一,唐朝开始了长达数年的征战。
唐朝面临的第一个强大对手是薛举、薛仁杲父子,他们占据了陇西地区,拥兵自重,武德元年(618 年),薛举率领大军进攻关中,在高墌(今陕西长武北)与唐军展开激战,唐军由于轻敌冒进,被薛举击败,不久后,薛举病逝,其子薛仁杲继位,李世民率领唐军再次与薛仁杲交战,他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消耗薛仁杲的兵力和粮草,待其粮草耗尽、军心不稳之时,李世民果断出击,大败薛仁杲,薛仁杲被迫投降,陇西地区被唐朝平定。
随后,唐朝又将目标指向了刘武周,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占据了山西大部分地区,武德二年(619 年),刘武周派部将宋金刚进攻太原,太原是唐朝的龙兴之地,李渊派齐王李元吉镇守,李元吉胆小怯懦,弃城而逃,李世民率领唐军出征,与宋金刚对峙,他依旧采用坚壁清野的战术,等待时机,武德三年(620 年),宋金刚粮草耗尽,被迫撤军,李世民趁机追击,大败宋金刚,刘武周见大势已去,逃往突厥,后被突厥所杀,山西地区被唐朝收复。
在平定了北方的割据势力后,唐朝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中原和江南地区,中原地区的主要割据势力是王世充和窦建德,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建立了郑国;窦建德则在河北地区建立了夏国,武德三年(620 年),李世民率领唐军进攻王世充,包围了洛阳,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率领十万大军前来救援,李世民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先在虎牢关(今河南荥阳西北)击败窦建德的军队,生擒窦建德,王世充见窦建德兵败,自知无力抵抗,于是开城投降,中原地区被唐朝平定。
江南地区的主要割据势力是萧铣,萧铣在江陵(今湖北荆州)称帝,建立了梁国,武德四年(621 年),李渊派李孝恭、李靖率领唐军进攻萧铣,他们率领水师顺江而下,直逼江陵,萧铣见唐军势大,被迫投降,江南地区被唐朝平定。
经过数年的征战,唐朝终于实现了全国统一,结束了隋末以来的乱世局面。
贞观之治,盛世前奏
唐朝统一全国后,面临着百废待兴的局面,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在政治上,李世民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他选拔人才不拘一格,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能之士,虚心纳谏,广开言路,在经济上,李世民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农桑,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军事上,李世民加强了军队建设,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他先后征服了东突厥、吐谷浑、高昌等边疆少数民族政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
贞观三年(629 年),李世民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率领十万大军进攻东突厥,李靖采用奇袭战术,趁东突厥不备,突然发动进攻,在定襄(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大破东突厥军,颉利可汗率领残部逃往碛口(今内蒙古二连浩特西南),李世民又派李世勣率领唐军在碛口拦截颉利可汗,颉利可汗被迫投降,东突厥灭亡,唐朝的边疆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贞观九年(635 年),李世民派李靖、侯君集等率领唐军进攻吐谷浑,吐谷浑是位于青海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时常侵扰唐朝的边疆,李靖率领唐军深入吐谷浑境内,多次击败吐谷浑的军队,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被迫逃入沙漠,后被部下所杀,吐谷浑新可汗慕容顺投降唐朝,唐朝在吐谷浑设立了都督府,加强了对该地区的控制。
贞观十四年(640 年),李世民派侯君集率领唐军进攻高昌,高昌是位于西域的一个小国,依附于西突厥,时常与唐朝为敌,侯君集率领唐军长途跋涉,穿越沙漠,直逼高昌城,高昌王麴文泰见唐军势大,惊恐而死,其子麴智盛继位,被迫开城投降,唐朝在高昌设立了西州,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贞观之治”为唐朝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李世民的治理下,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稳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隋唐时期的征战历史,是一部英雄辈出、波澜壮阔的历史,从隋初的统一战争,到隋末的农民起义,再到唐朝的统一全国和边疆征战,无数英雄豪杰在这片土地上纵横驰骋,书写了属于他们的传奇,这些征战不仅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格局,也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