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辐射尘,历史上最恐怖的核事故有哪些?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突然发生了爆炸。
爆炸发生后,在爆炸现场附近的村庄检测到数百倍的致命核辐射量,而且其数值仍在上升。而苏联领导人和核专家最初收到的信息是“反应堆起火,但没爆炸”。 爆炸发生10小时后,苏联才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事故发生20个小时后,莫斯科派出了一个特别委员会前往现场,他们终于意识到事情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竟然是二战时期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以上。
爆炸产生的核辐射尘埃污染,通过云层飘往了乌克兰周边众多地区,包括最远竟然到达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大不列颠群岛甚至北美东部地区。在这种核事故发生后,超过33万名附近居民被迫撤离。 而在经济上,这场灾难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已计算通货膨胀),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大的灾难。时任苏共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曾经在后来回忆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可能成为5年之后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其重要程度甚至要超过我所开启的改革事业。”
这句话是否夸大其词,我们不做讨论,但是,从这里也足可见当时这场核事故影响之巨大。 现在有一部反应这场事故的电视剧,名字叫《切尔诺贝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被核辐射摧毁的生命,令人触目惊心。
有哪些闻名世界的照片其实是摆拍/拼接作假的?
不查不知道,这一查还真有很多,被骗了这么多年!
爱尔兰的城堡岛这个图片在网络颇具争议,现在看来就是一眼假,但是以前我很单纯,以为是真的,还梦想这去这看看!
爱因斯坦在核爆现场骑自行车1962年内华达州发生核爆炸时,他没有在附近骑自行车,因为他7年前就去世了。
熊的恐惧这也是一张热图,而这张照片往往会出现在那些搞笑、奇闻趣事系列的图文中,让你不由自主地笑。在拍摄野生动物时,确实会发生紧急情况,但这张照片是假的。
黑色的狮子这张图片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热度一般般。因为我之前瞟过一眼,所以把它也挂上了。
这张照片如果不看原片的话,可信度还是蛮高的,但是这又是假的。
尴尬的小布什堂堂的小布什挨过鞋底,挨过鸡蛋。P个图恶搞一下,应该不算什么吧!
911这张图片很热,被很多人当成绝版图片收藏着,其实这就是一张后期图。
这张假照片是在9·11事件发生几周后才拍的,当时有人就认为这是假的,(游客为什么没有听到飞机的声音?为什么摄影师没有告诉他?相机是如何幸存下来的?),尽管存在这么多明显的逻辑矛盾,但在当时还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这个照片中的人也被人人肉到了。
其实还有很多闻名的假照片,有时间再归拢一些。
广岛原子弹为什么不在地面引爆而是在高空?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接受——砸在地上的话,怕把原子弹给砸坏了。
当年的美国人就是这样考虑的,原子弹结构过于精密复杂,根本不适合触地爆炸。
而且,原子弹“小男孩”本就不是靠触地引信引爆的常规炸弹。
“小男孩”的技术原理为“枪法”原子弹(另一种为内爆法),将锥形和半球体的浓缩铀235隔空放置,然后用塞克洛托儿炸药推动其中一个,让两者相撞产生核裂变的临界反应。
所谓“枪法”,指的就是把一坨浓缩铀以射击的方式打向另一块浓缩铀,以产生超临界质量,从而发射出中子射流,打开铀原子产生一系列的裂变。实际上它的结构远比描述的复杂,如中子反射层、合适的加速等等,非常之精密。
(注:枪型炸弹不适用于钚弹,因此美国人制造了内爆法核弹“胖子”,炸药爆炸会压缩钚球,从而发生链式反应。)
所以我们根本不能用“一颗炸弹”的眼光去看待原子弹,尤其是广岛、长崎原子弹这种尚处于实验工程样机程度的原子弹,它们根本不成熟,不稳定也不可靠。
美国人之前仅在1945年7月16日的三位一体核实验(Trinity)中,于地面引爆了一颗原子弹,此外还有颗枪法原子弹因为技术不过关惨遭废弃。
所以,“小男孩”和“胖子”既是对付日本的武器,也是首次实战的装备,更是不容出错的科学实验对象。毫无疑问,美国人自己也不太清楚这东西能不能被轰炸机丢下去,以及丢下去是不是一定能严格工作。
要知道,“小男孩”在被部署到天宁岛的时候,仍然在进行调试和一些观测计算,美国人心里非常没谱,两颗原子弹稍微出现一点差错都是巨大的损失,他们还没时间再去造下一颗——根据美军当年的作战安排,原子弹投放以后随即会展开名为“没落行动”的登陆作战计划。
所以“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项目容不得一丝差错,高精密低可靠的原子弹也不可能以砸地的方式爆炸,从一开始他们就没准备这样做。
当然,核武器空爆其实也是计算后的结果,美国人将理想高度定在了600米;“三位一体”核试验时美国人就已经使用了高塔引爆的方式。根据一些只言片语的资料说法,高空核爆更利于观测到核爆炸的状态特征,而不是一开始就激起一片毫无意义的尘云。
被吊上高塔的三位一体核试验原子弹“小玩意”地面会吸收相当多的爆炸能量,让一个本能放射覆盖到更远范围的核爆炸丧失不少威力。后来50年代美国人进行了核武器的地面爆炸试验(核炮弹),结果发现比起空爆核弹,地爆核弹不仅仅是打击范围的缩减,它的冲击波、光热辐射、破坏能力都全方位的下降。
广岛原子弹最后的实际爆炸高度是548米,而它的投掷高度约为9.5千米。长崎原子弹“胖子”的数据与此高度一致(美军按标准流程练过很久,要确保轰炸机能逃掉),为580米。
这个600米的高度是美国人当年测算出的“最佳破坏高度”,它能造成最广泛的、强度又足够的破坏区域,破坏面积将是地面爆炸面积的2.5倍。
两颗原子弹果然不负众望,它们成功的在天空引爆,给日本人带来了近乎绝望的一次性杀伤。
美国人后来还实验了海中和地下、太空等环境的核爆炸,得出结论是海中威力减弱而核污染大大增加,太空会形成长时间的强电磁破坏,地下则跟闷了个二擦炮差不多,成为后来比较广泛的核武器试验形式。
美国与俄罗斯核战争电影叫什么?
《隔绝》(The Divide)原片名《放射尘》(The Fallout)。由泽维尔·吉恩斯执导,迈克尔·比恩、劳伦·日尔曼、罗姗娜·阿奎特等主演的惊悚片,于2012年1月13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主要讲述了遭受核武打击之后的纽约,幸存者逃到地下室里等待救援,因受到核辐射众人为了生存所需的资源而互相杀戮的故事。
影片讲述纽约市一场灾难性的核爆炸后,8个陌生人躲进了一 座公寓大楼的地下室中。
直到一群身穿核生化防护服的武装人员出现,然而这些人先是掳走了幸存者中的小女孩温迪,又将地下室通往外界的大门从外面封死了。
经过一段时间后,地下室的生活物品越来越匮乏,几乎所有人都日渐消瘦。房东米奇对所有人称已经没有食物了。
德尔文不相信房东,于是在暗中观察,紧接着就发现房东在暗室中储藏了大量的生活物资,却被房东杀人灭口,过程被伊娃看到,伊娃通知了其他人,众人愤怒不已,将房东米奇控制住并关进杂物间里,最终众人一起共同控制了整个地下室。
核爆中心的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
人根本来不及受到冲击就被高温所气化了!
其实,投向广岛的那颗原子弹叫“小男孩”,1945年8月6日在广岛爆炸,巨大的毁灭力将核爆中心方圆2公里内所有建筑物全部被夷为平地。
当时这枚“小男孩”原子弹并不是落地后爆炸的,而是在550米的空中爆炸的,爆炸产生的高温瞬间将四周的一切气化。这颗核弹释放的能量约等于13000公吨的TNT烈性炸药,也就是说它的当量是1.3万吨。熟悉核武器当量的读者一定知道,1.3万吨的当量在后世的超级核弹面前其实只是小儿科。但是就是这个“小男孩”瞬间释放的能量和热量却直接造成了7万人的死亡,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核爆中心第一时间就丧失了生命。
除了将核爆中心的一切融化,核弹爆发的能量很快产生了推倒一切的冲击波,在强大的冲击波面前,无防护的人和日本的木制建筑物瞬间被撕裂。如果说在核爆中心的人们被气化后只在地面上留有一团黑影,那么对于冲击波的打击,一些幸运的人或许可以在坚硬的石制房屋的保护下躲过一劫,没有能够躲过的也将被震死。
但是在核弹影响距离内的人们,即使是躲过了核弹冲击波的打击,随之而来的高辐射也将让这些人患有严重的辐射病,并不久已!
所以,能够躲过核弹攻击的人们,并能够较长时间存活下去的,绝对不可能是核爆中心的人。只能是在核弹打击范围边缘或之外的人。在核爆中心,如果没有后世那种深埋地下几十米的避难所,一切都会被核弹强悍的能量所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