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3难度,有人考过二级建造师吗?
你好,我是栗子,目前已经一次性通过二建,一建的考试,下面我通过我的取证经验为你分享下二建到底难不难。
首先,直接入题,二建不难,二建是所有执业资格考试里面最简单的,如果难度系数满分为10,那么二建难度应该也就2-3这样,一建难度应该为6左右。
其次,为什么二建难度不大,还是有那么多的人考不过。主要有下面3个原因,我们来逐条看下。
1.二建考试与一建不同,虽然都是全国命题,但是各省组织阅卷并确定及格线,举个例子,比如你在四川,100分的卷子,50分就可以过,而在广东可能需要85才通过,所以地域差异导致了难度的不同。
2.没有经过充足的备考,仅仅凭借经验去考试
既然是考试,他就有一定的书面性,就应该用书面语言去答卷,所以一定要通过学习官方教材去系统学习相关的知识,而不是用老土话去做答。再比如其中的双代号网络,实际施工如果不是大工程,一般也很少用到,但是这就是考试重点,又比如实际施工业主有错,应该是可以索赔的,但是实际施工中,往往实现不了,这就是实际和理论的差异性。
3.没有重视技巧,应付心理
随便考考,一开始就是这种心态,再加上实务确实有点难度,所以一开始不用心,第二年更觉得凑合去试试,这种心理,坑害了绝大多数的考生,所以我建议你,既然想考,就必定抱着一次过的心态去考试。而且应该充分重视实务的复习,把难度大的先攻克,其他的就好说了。
总而言之,二建真的不难,一般每天2个小时,跟着视频学习做题,两个月到三个月即可一次三门过关,最后希望你多加自律,通过今年二建的考试。
2021国考卷子难吗?
国考每年都会在12月份考试
行测副省级135题,地市130题,时间120分钟,最后还要涂卡,所以一道题评论需要10多秒。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没时间好好读题吧,因此国考行测需要的是快速答题的技巧,如何快速有效读题干,并从题干里面找到有用信息得出正确答案。
至于申论,3个小时5道题,大家都能做完。
国考卷子难度不是很大,但是每年报考人数较多,竞争稍大。但是也有好的一方面,报考国考的大多数应届生,大家都有时间去备考。对比多次考试的社会人员,应届生的优势不言而喻。
对于还在找工作的小伙伴,考公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出路。
我家孩子小学三年级了?
你的提问题,有自相矛盾的可能,我觉得你可以按以下的程序和方法去解决此问题:
一、你要了解,三年级心理的特点
到了三年级,各科考察的更多是综合的能力,而且难度也会提升很多。
到了三年级,一个从具象发展出抽象的年龄段。
到了三年级,强调变式。
到了三年级,强调观察思考。
到了三年级,举一反三等。
到了三年级,更多地需要孩子进行思考。
到了三年级,理解式学习,这时有很多孩子就衔接不上,成绩出现落差很正常,能力发展不好自然跟不上。
到了三年级,情感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的转折期,但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到了三年级,出现马虎大意、作业磨蹭。
到了三年级,家长应抓住三年级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二、你要了解,三年级各学科的变化
(一) 语文科目:
到了三年级,最大的变化是出现了“阅读理解”。
到了三年级,不但要会读,还有能理解,这是一个大的变化,就是内容上了一个台阶。
到了三年级,写作从原来的几句话要变成了小文章,文章就要有个主题,就有个中心,又要组材,还要有点情感表达,这也是个台阶。
(二) 英语科目:
到了三年级,从简单单词识别记忆、简单句子记忆到“对话”到“段落”的变化。这是有很大的跨越。
到了三年级,听力和阅读理解将出现非常大的分数差距。这个差距会伴随着整个英语学习,而且只会越来越大,并且奇怪的英语成绩之间差距缩小的可能性很小。
(三)数学科目:
到了三年级,数学出现了“应用题”——就是以前学习的知识开始综合应用了。
到了三年级,随着大量应用题的出现,考察的内容已经不单单是简单的运算能力,还要考察对于读题、理解、思考的要求越来越高。
到了三年级,题目都读都不懂,是做不好应用题的,这也是为什么数学的分数开始拉开距离,几道应用题的距离,足以让成绩变成另外一个水平线。
到了三年级,数学的计算也不是单纯的计算,而是综合考察。比如,对于计算的要求,也从简单的加减变成了混合运算。
到了三年级,计算量的增大,会凸显孩子们计算速度的差异和准确性的重要。
到了三年级,出现答不完题的情况,要不就是计算太慢,要不就是题目读不懂,这不是突然出现的,都是一二年级能力培养没跟上。孩子这阶段正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抄写机械式的作业过渡到思考式写作。
到了三年级,有一种是孩子的超前学习了某些知识看起来没问题(是好事也是坏事),例如不少孩子在幼儿园里提前学了很多小学知识,上小学后就认为老师教的自己都会所以掉以轻心,但是到了三年级,面对转变,可能对新知识产生畏难心理,或者思维还停留在一、二年级阶段,不愿多动脑思考。
三、对照学科变化,找准问题症结
“单项能力”到“综合能力”转变出了问题?
“会读”到“理解”转变出了问题?
“小作文”到“有中心,有组材、有点情感表达” 转变出了问题?
“简单句子记忆”到“段落的对话”转变出了问题?
“听力和阅读理解”出来问题?
“简单的运算”到“混合运算”转变出来问题?
题目都读都不懂?
“具体”到“抽象”转变出来问题?
对学习有恐惧感了?
学习方法出问题了?
练习做到少了?
...........
四、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咨询老师,了解小孩在学校、在课堂的情况。
了解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情况。
家长还应根据三年级的学科特点,对小孩的情况逐条加于分析。
找准了原因,咨询老师,寻找对策。
陪伴小孩学习,督促及养成雷厉风行的作风,不磨蹭。
用一试题,测试小孩。
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三年级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期和敏感期。
总之,你要了解三年级的特点、三年级学科变化、真正深入了解你的小孩情况,咨询老师,寻找对策。
祝小朋友早日适应三年级的学习生活!
成都疫情反弹?
眼下病毒尚未完全消失,秋冬季节又是病毒的活跃期。所以,就国内疫情而言,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零星病例出现,这都是正常的,但总体依旧是可防可控。
因此我认为:成都的疫情不会持续得太久,大概率不会“封城”。
成都的疫情可能会持续多久?会不会继续恶化?成都疫情会持续到什么时候?这个目前暂时还不好说。因为这疫情才刚刚开始,隔离监测期需要14天,在此之后如果无新增病例的话,疫情才能算基本控制住。
截止12月12日晚间,成都本起疫情累计确诊病例11例,无症状感染者2名,整体情况并不严重。目前只有一个区的几个地方被划分为中风险等级,区域里的人员被要求居家隔离,但大家依旧能够正常的生活,基本影响不大。
由此可见,成都这次突发的新冠疫情,应该不会持续太久,更加谈不上深度恶化。在疫情突发的同时,国家也是快速做出了响应。目前,成都全市所有人口基本都进行了核酸检测,在这其间暂未发现大规模感染人群。所以,成都此次的疫情,应该在短时间内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成都的疫情应该会很快得到抑制,在外务工的人,春节可以放心回去如今,成都疫情反弹,让当地不少在外打工的人倍感担忧,他们都生怕疫情持续时间太长,过段时间新春佳节都回不了老家和亲人团聚了。
虽然大家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从目前的疫情状况来看,成都人2021春节返乡过团圆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目前,在成都生活的人,只要不是疫情限制区域,但凡持有健康码,就可以随意出行。本地居民外出都不被限制,外边的居民想要回家就更不会受限了。
不过,如果是从外地回成都老家的朋友,一定要向社区上报,服从社区的检测安排。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还是很重要的。当然,要是更谨慎一点的话,建议到时是否回成都,还得看下到了那时,疫情有没有稍微稳定一些。
总结:
我们已经经历了11个月的抗疫工作,积累了足够的经验。相信这次应对成都的零星病例,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希望在我国局部闭环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体系下,成都的疫情能够早日过去。在外打工的游子们,在2021新春到来之际,能够顺利返乡和亲人团聚。
广东的公务员考试好考吗?
所有抛开地区谈多少分能上岸的,都是在耍流氓!
广东省考珠三角地区和非珠三角地区上岸分数,那是天壤之别!假定成绩为申论75,行测73。非珠三角地区大概率进面,珠三角地区就是个炮灰好嘛! 想要吃“面”,这个行测成绩还需提高。预设目标最好是力保75,勇争80! 我就是18年上岸的,行测75,申论82.5。 感觉18年是最卷的一年,大家分数都很高!你别看我这个成绩,我和第二名也就差0.5分。成绩出来的时候,我们都在吐槽说是不是因为去年的题太难了,导致今年的题比较简单,所以快把我们卷死了!万幸面试发挥不错,以微弱差距侥幸上岸。 我自己备考的过程中,就发现行测想要跨过75并不太容易,越过80就得加上一丝运气。所以我来分享一些关于行测备考的提分经验,希望能帮助你成功突破屏障。 一、行测学习心态1.保持“空杯”心态。一次模拟成绩并不能代表日后的水平,也不能代表最终的考试成绩。所以,开心之后请放下它,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跟着老师学行测基础。 2.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模块。我们常说的“行测模块有取舍”是指某一部分特别难的题我们要适当放弃,但并不是放弃一整个模块。比如常识基础部分我们就可以放弃不学,直接刷题;数量关系中比较难的题目,可以放到最后才尝试去做,或者看时间就直接放弃。 3.学习过程中偷的懒,躲避的困难,老天爷都会在考场上以十倍百倍还给你!所以请正视自己的薄弱模块,题目刷起来,短板补起来。 二、行测提分资料及使用感受1.阿甘上岸说想要保证质量的同时提升做题速度,阿甘肯定要认真过一遍。尤其像是资料分析这种比较复杂的题,听课之前我每道题都要算要好久,还经常忙中出错。后面用截位直除等速算技巧,基本都能40-50秒算出来。有些比较简单的题,直接看选项就能看出答案。 讲完解题技巧之后还会给出练习题可以进行训练,这个时候我就会暂停课程自己先做一遍,再听老师的分析讲解。听完课之后,会把教材上的例题做一做,把学到的技巧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样跟着练一遍,各个模块的正确率基本就已经很高了。 2.粉笔行测的思维粉笔的行测书结构其实和华图很像,但是我更愿意称它为升级版。它在行测题型分类上更加细致,例题也都是用的近几年的真题。每个小节学完之后还会有一个知识点小结思维导图,帮助我梳理学过的知识点。不太好的地方是解题技巧写的比较深奥,自己学很难学会。 但是也能理解,毕竟粉笔写这套书的初衷,就是写一套行测教材嘛!我自己上课的时候就是用它作为教材来使用的,阿甘老师讲哪个模块,我就用哪个模块的书。经过老师讲解之后,自己再看书上的技巧,就能比较容易理解了。 3.粉笔决战行测5000题这个主要是跟着老师学完之后,用来刷题的。当初选择它一是因为题量大,二是因为排版合理。我自己本身近视,不太喜欢排版密密麻麻的书籍,粉笔这一点就做得很好。 我每次都是五个模块混着刷题,考试题型是多少题,每个模块就刷多少题,让自己提前适应考试做题的题量。做完题之后对答案,发现粉笔的答案解析做得很用心,不只是分析了正确的答案,错误的答案也会解释为什么不正确。不过就是全套书籍有点贵,不是很介意纸质的小伙伴可以在某鱼某书上找5000题打印版,题是一样的。 4.中公广东省省考历年真题·行测冲刺阶段刷的一定是真题,都到这时候了,还不抓紧时间了解自己参加的省考题型,训练自己的考试做题节奏吗?! 这套题的题量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特别多,但是胜在合适。真题不可能只刷一遍,所以中公8-10套真题的量是最合适的。而且当时入这套题的时候还配送了标准答题卡~我刷真题的时候会尽量模拟考试真实情况,要求自己把答案涂到答题卡上,顺便练练自己的涂卡速度。 三、各模块提分方法1.常识应用不学基础知识部分,直接刷题。常识基础学习是没有尽头的,毕竟知识无边界。所以刷题,是积累常识题最有效的方式。自己平时没事再多关注下时政就可以,多了解这半年有什么重大科研成果、颁布实施了那些重要政策、开了什么重大会议,马上要召开的重大会议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等等。 2.资料分析基期、现期、增长率、增长量之间转换公式要记牢,自己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可以做知二求二公式转换训练。基础的百化分、分数化小数对应的数值要清楚,截位直除、削峰填谷、比较判断等速算技巧要跟着老师好好学,然后做题的时候运用起来。记得运算的时候一定是自己动笔计算,绝对不可以使用计算器,考场上是不能用计算器的! 3.言语理解千万不能凭着自己的语感做题,虽然一开始感觉正确率还不错,但是慢慢就会发现怎么也提升不了。认真跟着老师学技巧,学完之后一定要多练习。技巧运用熟练了,题目正确率就上来了,而且做题速度也会快很多。 4.判断推理这个模块从学技巧那天开始,就要每天都刷题,尤其是图推!图推是最需要保持题感的,因为只有保持对图形的高敏感度,才能迅速找到突破点用技巧解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广东省是要考科学推理的!千万别相信有人说什么科学推理不用学!10道题呢!分不要了吗!老老实实跟着阿甘老师学技巧,然后刷粉笔行测1000题判断推理模块,里面有科学推理题型。 5.数量关系学数量最终要的是不能有畏难情绪,觉得难然后就一直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一定学不会。请把这种想法统统扔掉!里面的简单行程、工程、溶液溶质、容斥问题,学了知识和技巧之后都是可以轻松做出来的。而只要保证这部分题型能做对,数量模块的正确率就至少60%了。再跟着老师用技巧好好钻研一下稍难的题,咱们也能完成的! 四、行测提分两大绝招1.请准备一个行测错题本,用来记录错题。这个可是行测提分最关键的一环,因为行测这个科目十分特殊,它不会的题刷再多也还是不会。所以错题的总结复盘和巩固重刷非常重要! 题目整理完成之后,别忘了写上自己出错的原因。写好之后要找出阿甘老师的讲解部分再巩固一遍,然后再把正确解题步骤写在错题本上。自己没事儿的时候就要翻翻错题本,把上面的题目再做一做。 2.不记得是哪位行测高分大佬说的了:“行测刷够一万题,上80分不是难事。”虽然这句话没有重视刷题技巧和刷题方法的重要性,但是也足矣说明刷题在行测中的重要地位了。 刷题这件事情是贯穿行测学习全程的。技巧学习阶段,每天听课结束之后,就要刷至少10道对应题型练习题,每道题目在做题时都要用上今天学到的技巧;巩固提升阶段至少每天200题,白天刷完晚上还要把错题重刷一遍;冲刺阶段的真题一套是100道题,加上订错重刷,加上二刷,再加上三刷错题,刷题这件事儿要持续到考试前一天。 以上就是一些关于行测提分的备考经验和秘诀啦!小伙伴们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提问哦! 最后,祝看到这里还点赞了的小伙伴:早日上岸,前程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