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海岸,历史上游牧民族后来去往哪了?
游牧民族,指的是以游牧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简而言之,牧群追逐牧草,他们跟随牧群。
公元前1000年左右的时候,当地球上一部分人类采取农耕的定居生活方式时,还有一部分人,采取的依然是畜牧的游牧生活方式,正像几千年前在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人类一样。
他们居住在从中国东北边境到欧洲多瑙河畔的布达佩斯之间,即沿着欧亚大陆中部的北方伸展的一个辽阔地带。除了西藏高原和天山与阿尔泰山的弧形山区外,几乎整个亚洲大陆被一条纵向的草原带所覆盖。
草原上,冬季万物休眠,夏季万物生长。
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面貌特征大体上都是:瞅起的眼睛、突出的颧骨、蜷曲的头发,当然还有强壮的体格。
他们都是杰出的猎手、骑手,终日骑在马背上,大范围的季节性迁徙。
在游牧民族的眼中,在土地里讨生活的人,价值还不如一匹马高。大约公元前800年,马上游牧民族就会周期性的南下袭击和掠夺定居民族,成熟的庄稼、豪华的城镇、以及柔弱的人们,都会刺激他们贪婪的掠夺欲望。
历史学家记载到:
一波又一波的马上游牧民从天山和阿尔泰山的山谷中冲出来,进入欧洲和中东、中国和印度,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斯基泰人到13世纪的蒙古人,莫不如此。当他们不能战胜定居民族时,就请求贸易交换,当他们中出现阿提拉、成吉思汗、帖木儿这样的伟大征服者时,就所向披靡地横扫农耕社会,留下遍地废墟和满目疮痍。
这些草原游牧部落的可汗们,在入侵定居文明的过程中,成功地登上了长安、洛阳、开封、北京、撒马尔罕、伊斯法罕、大不里士、科尼亚、君士坦丁堡、罗马的王位。
不过,也许仅仅只要一两代人,他们就成为了新的皇帝、国王,并带领定居文明抵抗新的、更加野蛮的游牧文明。比如5世纪的拓跋鲜卑皇帝,把自己看成君临天下的天子,并出兵打击来自蒙古草原的柔然民族——尽管后者在血统上和他们是一致的。
回顾两千多年来的人类文明史,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的那些游牧民族,只有两个结局:
一、被消灭。
比如,匈奴和匈人。前者曾经是秦汉时期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号称“控弦之士三十万”,后者曾经是罗马帝国的心腹大患,一度几乎灭亡东罗马帝国。
前者在东汉初期,分裂为南北匈奴,其中北匈奴在汉军的持续打击下,远窜西域,最终不知所踪。
南匈奴降服东汉,被安置在并州、凉州一带(今天的甘肃、山西),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时候,匈奴曾经与白波贼等寇掠河东与河内等地,之后定居于河东郡的平阳一带。
“五胡乱华”时期,南匈奴率先发难,祸乱中原,最终在血腥的战争中几乎被全灭。
至于阿提拉的匈人联蒙,虽然曾经攻克米兰,帕维亚等地,几乎攻克罗马,但在阿提拉于公元452年暴毙之后,四分五裂,被后来崛起的游牧名字阿瓦尔人打败并同化。
还有突厥。
突厥帝国势力强大的时候曾经包围隋炀帝,进逼长安等。东起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都降附于东突厥。东突厥控弦之士多达百余万,达到了“戎狄炽强,古未有也”的空前强盛程度。
不过,突厥同样没能逃避内乱的宿命,在一系列混乱中,突厥不停地陷入分裂,内战,直至衰落下去。
公元744年,唐玄宗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出击后突厥,745年正月,后突厥白眉可汗首级被送至长安。至此,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后突厥,在唐朝和回鹘的联合攻击下,国亡。从此以后,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继之而起的是回鹘汗国。后突厥灭亡以后,突厥部分并入回鹘,部分融入唐朝 。
二、被同化。
比如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一支新崛起的草原民族。和建立北魏的拓跋家族血统一样,均有一个共同祖源,皆由 鲜卑和匈奴融合而成。
柔然首领曾自称“先世源由,出于大魏”,不过随着柔然势力在大漠南北的发展,与进入中原地区的拓跋鲜卑分道扬镳,出现的差异也越来越大。
自十六国后期起,北魏王朝为扩充势力范围以统一北方,柔然可汗为掠夺魏境的粮资和雄据大漠南北,连年互相攻战。根据考证,我们所熟知的花木兰,所打击的敌人,就是柔然。
北魏对柔然既有打击也有同化,比如对柔然上层贵族封官晋爵,男婚女嫁,和亲不绝,使之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崔浩曾云:“蠕蠕子弟来降,贵者尚公主,贱者将军大夫,居满朝列。”
随着时代的发展,迁居内地的柔然人,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等各种途径,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中原汉族之中。
至于建立北魏的鲜卑,同样是被同化。如北魏孝文帝当政时,极力推广汉化,鲜卑族八大姓纷纷改为汉姓,比如丘穆陵氏改为:穆,独孤氏改为:刘,步六孤氏改为:陆,贺赖氏改为:贺,贺楼氏改为:楼,勿忸氏改为:于,纥奚氏改为:嵇,尉迟氏改为:尉。
此外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唐代有个大诗人元稹,就是拓跋皇族后代。
还有契丹,源于东胡鲜卑,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同族异种。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名为“辽”的朝代, 强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 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南部的白沟河。
随着来自东北的女真人的崛起,契丹人建立的辽国覆亡,契丹人也逐渐融入了其他各民族。
还有与柔然人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阿瓦尔人,他们在六世纪中叶,一度占领匈牙利,并在阿提拉都城的附近建立了王庭。
不过实际上,他们并非真正的阿瓦尔人,可能是曾经役属于柔然的高车或嚈哒余部(真正的柔然人已在此时被突厥击灭)。
公元626年,阿瓦尔人几乎攻克君士坦丁堡,这是西方世界在阿提拉之后的又一次巨大威胁,如果君士坦丁堡果真在当时被这个游牧民族攻克的话,西方文明世界会如何衍变?
阿瓦尔人最终被查理曼大帝击败,并最终消失在匈牙利。
还有保加尔人和马扎尔人,前者在公元679年渡过多瑙河,定居在古代麦西亚境内,并曾经在公元811年击败和杀死东罗马皇帝赛弗留斯一世,可怜的罗马皇帝的头盖骨,被敌人用古代匈奴的方式做成了饮酒器。
后者算是游牧民族中的"少数民族",世代居住在乌拉尔山脉南部的低矮丘陵地带.公元8世纪开始,由于气候的变化导致生存条件的恶化,马扎尔人开始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乌拉尔山,举族向西南方向移动,大约在880年游荡至多瑙河三角洲。
此后, 凭借无与伦比的骑射技术,马扎尔人横扫整个西欧。公元954年,马扎尔人渡过莱茵河,疯狂洗劫北部高卢,甚至在巴黎城下大摇大摆地路过向南再度进入勃艮第,最终耀武扬威地沿着意大利海岸回到了家乡潘诺尼亚。
直到公元955年,萨克森人奥托大帝在巴伐利亚奥格斯堡战役彻底击败并重创他们。他们转为定居务农生活,在伊什特万一世圣斯提芬统治下,改宗基督教。
此后,匈牙利人成为了“基督教之盾”,始终扮演着保卫欧洲不受蛮族进攻的角色,从13世纪的蒙古人,到17世纪的奥斯曼人,始终不渝坚持不懈。
还有活跃在俄罗斯草原的,信仰犹太教的可萨人,以及佩切涅格人、钦察人等,都在草原的厮杀中,被新起的强权消灭,同化。
大家都熟悉的蒙古人,就不用多说了吧,他们在全世界扩张的同时,也把自己变成了大不里士的苏丹、钦察草原的新可汗,中国的天子,最终如同涓涓细流一般融入了所在地。
PS:女真人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游牧民族,比如金和满清,因此就不一一简介了。
俄罗斯将如何结束乌克兰战争?
俄罗斯会以严重的人员伤亡、沉重的装备损失、大量的经济消耗,来换取乌克兰东部地区脱离乌克兰控制,成为俄罗斯面向西方的城墙、堡垒、护城河。并且整合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哈尔科夫、扎波罗热等诸多乌克兰东部地区,建立新的管理、经济、战略、军事秩序,并且试图将乌克兰东部的先进制造业融入俄罗斯产业链条体系,换取俄罗斯国力的进一步稳定和提升,换取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战略安全。如果能实现这些目标,俄罗斯就算是胜利了,就能结束这场战争。
图为当前的俄乌交战局势,红色部分是俄控区。
俄罗斯付出的战争损失在巨大的战略利益面前,是值得的。虽然俄军付出的代价不小,但是国家安全、发展利益更加重要,战争损失都不算什么。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从2月24日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今天,俄军也从一开始的全疆域进攻,转入重点进攻乌克兰东部地区,俄军也重新进行了军事部署,据悉,俄军已经在4月19日,开始在顿巴斯部分地区展开较大规模的进攻,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即将爆发。
图为在俄乌之战中被击沉的莫斯科号巡洋舰,俄军为了这场战争,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目前,俄军刚刚结束在马里乌波尔的攻城大战,控制了整个马里乌波尔市区,只不过还有亚速斯塔尔钢铁厂这一个据点,俄罗斯也不用着急,派人在这里盯着,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就可以,马里乌波尔市区的正常秩序已经在恢复之中。在这场俄乌之战爆发以来的第一次城市大会战中,俄军大约消灭了乌克兰军队、国民警卫队、外国雇佣军近2万人,根据俄罗斯国防部公布的战报,乌军阵亡士兵人数已经上升到2.3万多人。
打下马里乌波尔之后,顿涅茨克州南部的威胁已经解除,从克里米亚到赫尔松,在经过扎波罗热,直达顿涅茨克的陆地联系已经打通,俄罗斯已经完全控制了亚速海沿岸。现在俄军、顿涅茨克武装、卢甘斯克武装、车臣特种部队以及来自叙利亚、南奥塞梯的部队,已经挥师北上,和从哈尔科夫南下的俄军会和,下一步就是打下北顿涅茨克、斯拉维扬斯科,并且歼灭乌克兰在乌东部地区部署的10万主力大军,一旦这一大会战取胜,俄罗斯就将快速拿下整个乌克兰东部,达到其基本的战略目标。
图为马里乌波尔最新态势图,乌军在市区已经没有据点了。
乌克兰东部本来就是亲俄的区域,也是乌克兰主要的人口集聚区、工业集聚区、经济集聚区,俄罗斯如何能打下整个乌东部,那么乌克兰西部打不打都可以,只要有乌克兰东部地区在,俄罗斯此战就算是取得了大的战略性胜利。另外,俄军自开战以来,就一直瞄准三个目标:乌克兰的中立化、去军事化、去纳粹化,中立即乌克兰不再寻求加入北约,成为中立国,并且不再进行针对第三国的军事演习;去军事化,即消除重要的军事装备研发、制造能力,不装备进攻性兵器。而这三个目标要实现,俄军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行动。
图为俄军乘坐BTR-82A战车在马里乌波尔。
2014年之后,乌克兰彻底倒向了西方,俄罗斯西部方向门户洞开,近年来,乌克兰又开始寻求加入北约,而北约也没有拒绝乌克兰,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那么西方的军队、武装力量就会云集在俄罗斯周边,直抵俄罗斯边境,这对俄罗斯而言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用普京的话说,到了那一天,俄罗斯将永无宁日。因此,俄罗斯必然要采取一些措施,此次军事行动就是以强力方式,实现俄罗斯西部方向战略安全的举措。
图为俄军向北顿涅茨克方向集结兵力。
虽然俄军确实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比如莫斯科号巡洋舰被击沉,比如成百上千的俄军坦克、装甲车、卡车、其他军车被击毁,数千俄军阵亡、大量俄军负伤,甚至伤亡数字还在进一步攀升;另外,西方也给俄罗斯施加了严厉的军事制裁措施。但是比起俄罗斯通过特别军事行动,打下整个乌东部地区,并迫使乌克兰接受中立的战略成果而言,上面那些损失都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而这场战争,也必然会在俄罗斯达到一定目标之后结束,俄罗斯很可能不会扩大战争规模,不会寻求进攻基辅,不会推翻乌克兰,但是歼灭乌军主力还是需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拿下乌东部地区,接触乌东部方向的军事压力。这一目标或许还需要几个月来实现,我们拭目以待吧。
盟军集结288万大军最后伤亡是多少?
据不完全统计,盟军方面的伤亡人数,超过23万。其中,7.8万死亡或失踪,受伤人数为15.3万。德军方面,伤亡人数超过24万,另有20万被俘。还有1.3万至2万法国平民,在登陆作战中死亡。而受伤者,则不计其数。
从6月6日至8月21日,盟军200万多万士兵在法国北部登陆。无数弹药辎重,跨过英吉利海峡,从这里走向欧洲战场。8月25日,巴黎解放。8月30日,德军退过塞纳河,标志诺曼底战役结束。9个月后,欧战胜利。
诺曼底登陆,原计划于1944年4月开始,但因缺乏登陆艇,行动不得不推迟到6月。登陆日当天,天气异常恶劣。好在盟军的多个气象观测到,整夜的坏天气中,有几小时会稍微转好。于是,艾森豪威尔决定,不再推迟,按计划的时间表实施行动。
关于登陆的一个小插曲是,同样是气象观测,到战争后期,德军的气象站、气象人员、气象设备,都严重不足。因而,他们只监测到了坏天气,而没有注意到会出现好转。因此,德军统帅部认为,盟军在这样的坏天气不可能登陆,导致许多军官和士兵远离军营。
1944年6月6日凌晨登陆前,盟军出动2200多架轰炸机,对法国北部沿海及内陆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但是,由于云层太厚,轰炸的效果有限,如奥马海滩,几乎没起什么作用。轰炸结束后,2.4万名美军、英军和加拿大空降部队,分别在几大海滩开始行动。
凌晨1:30,美军101空降师飞往犹它海滩。这是5大登陆点中,最后一个纳入计划的海滩,因为盟军需要尽快占领港口城市瑟堡。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数千名美国伞兵降落在敌人的防线后面,那里有一大片水很深的沼泽地。
由于背着重型设备,许多伞兵掉进沼泽地就没能再爬起来。另一些则被敌军的子弹打死或射伤。也有人的降落伞,被教堂的塔尖紧紧钩住,在被德军俘获前,在那里足足挂了两小时。但无论如何,他们以及后来的第82空降师,控制了海滩出口,和滩头右翼的桥梁。
奥马海滩三面陡峭的悬崖和严密的防卫,加上盟军情报部门低估了守在此处的德军士兵人数,使之成为伤亡最大的海滩。第一天,在这个海滩上牺牲和受伤的士兵人数,就超过了2400。由于云层太厚,风大浪急,许多部队迷失了登陆区域,有的远离预定地点数英里。
登陆的第二阶段,从6月6日清晨5:30分开始。16万盟军士陆续涌上5在海滩,其中,美军7.3万,英军和加拿大军队,加起来共8.7万。这一天的死亡人数,估计在1万左右,另有8000人受伤或失踪。
好在接下来,盟军渐渐清除了德军的碉堡和火力,控制了桥梁和出口,登陆部队能够快速离开海滩,向纵深挺进。盟军的伤亡人数也少了些,而德军的伤亡急剧增加。8月8日,德军反攻失败,导致5万部队在法莱斯附近被盟军包围。
为何二战时德国宁可挑战苏联也不死磕英国?
二战德国望洋兴叹,英吉利海峡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德国是看着英国唾手可得,但无奈海军实力太弱,只能拼空军,结果英吉利空战又失利了,损失惨重,最后无奈的德国只能用潜艇对英国执行封锁,到1943年大量装备雷达和声纳后,德国潜艇也被破解了!
二战前期德国确实有些所向披靡,1个月时间瓜分了波兰,39天就拿下了法国,整个北欧基本就是军队开过去接收,反抗都很少,又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英国陆军虽然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中撤走了,但是同样损失惨重,根本没有了反击德国的可能性,更何况英国还要将关注点放在北非和巴尔干半岛上去!
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作为依仗,那时候还是大英帝国,还是世界第一海军,相反德国的海军相当弱小,欧洲列强中除了苏联海军实力弱以外,就数德国海军了,要想登陆英国,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大英帝国皇家海军,虽然德国制定了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但希特勒知道贸然执行恐怕所有德国官兵全部都得在英吉利海峡喂鲨鱼了!德军潜艇确实很强,但是这些深海杀手也就只能夜晚执行突袭任务,也不能运兵啊!
最后德英来了一场空军对决,也就是著名的不列颠空战,目的是逼迫英国投降。不过很遗憾,虽然空战给英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但是英国空军依靠雷达预警以及主场优势,成功的战胜了德国,特别是德军的飞行员损失惨重,一旦在英国被击落就代表着要么牺牲,要么被俘虏,最后希特勒不得不放弃英国,采取潜艇来封锁英国的资源。
这时候的英国其实是没有任何反击能力的,能够自保就不错了,德国显然也明白这一点,于是开始放弃英国将主要精力放在防御松懈的苏联身上。这时候的斯大林因为有一个和平协议,确实防御松懈,甚至还有执行着大清洗运动,整个苏军从高层军官到底层军官2/3被清洗,甚至4个元帅清洗了3个,根本没有战斗力可言,特别是波兰战争、苏芬战争,德军对苏联的战斗力看得清清楚楚,果然在前期一击即溃,第一年就消灭苏军400万,如果不是美国及时帮忙送来海量物资,组建了反法西斯同盟,个人还真不看好苏联,即使到了战争后期,苏联军队战斗力都远远低于德国,目前世界排行的王牌飞行员们、王牌坦克等等,哪个不是在苏联军队上获得的战绩,只是越往后德国资源和战争潜力不足,如果德苏单挑,恐怕后果难料!
航母在大海里遇到大风大浪时会不会沉下去?
海上的超强台风破坏力有多可怕?
湛蓝色的大海一望无际,俗话说海上无风三尺浪,航母在海上航行最怕的就是超强台风,一般12级以下台风掀起的中浪,以航母超大的吨位,专业的设计抗风能力,根本不惧怕12级以下大风掀起的中浪。
航母忌惮的是超强台风,这些超强台风登陆时所释放的惊人破坏力和它带来的狂风暴雨让人胆战心惊。实际上超强台风在海面上没有任何遮拦下所展现的威力,绝对会超出你的想象和认知范围,让人感到恐惧和害怕。知道超强台风的厉害,你根本不敢站在巨无霸的航母上面。因为超强台风所展现的威力,有可能把排水量10万吨以上的航母吹翻。
超级台风的直径可以达到上千公里,从太空卫星上观测整个台风运动的情形就像银河系一样卫为壮观。但是海面上的风浪和海平面下的海洋却可以产生毁天灭地的景象。
由于温暖的海水为超强台风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因此在海洋中的台风,由于海平面上没有任何遮挡物,海洋中的台风展现的威力和破坏力要比登陆过程中产生的破坏力要可怕的多。
超强台风在海上的行驶路径,变化多端,令人防不胜防。任何大型船只包括航空母舰,哪怕排水量高达几十万吨的巨型商船如果不慎驶入风暴,等待的只有噩梦,结果就是船毁人亡。
超强台风在水平区域通常分为三个区,从台风边缘向内300公里称为大风区,越往中心台风风力越大,从几级到十几级。海水在17级风力的作用下掀起滔天黑浪,在这样的绝对自然力量面前,人类建造的大型商船,各种吨位的军舰包括航空母舰毫无招架之力。
即使美国高达11万吨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在这种滔天巨浪下如同玩具一样被抛上抛下,既使航空母舰舰长的驾驶技术再好,也根本无法与超强台风抗争。
超强台风的中心100公里范围内是超强台风的风雨区,台风眼的直径可以达到60公里,台风眼是台风的中心位置。台风眼以内的风浪速度很慢,台风旋窝中心的风浪移动速度非常快,两种不同速度的风浪会在眼墙下方融为一体,在超强台风的助力下会掀起30米高的滔天巨浪。
几千万吨的海水被超强台风吹到30米以上的高空,瞬间落下的海水如同一座超级大山以无形的方式压到船只的头部,在这样的自然终级威力释放之下,没有什么能够与之抗衡?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创造的一切将显得非常渺小和无奈,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船只结果都是船毁人亡。
什么是航空母舰。航空母舰简称航母,航母面积巨大相当于三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甲板上面可以停靠多种舰载机:预警机、轰炸机、直升飞机等多种用途的飞机,航母就是为舰载机设计作战的大型水面舰艇。
航母可供舰载机起降、加油、补给、挂弹等多种功能,航母的主要威慑力就是航母上各种型号的作战飞机。航空母舰舰体通常拥有巨大的甲板和舰岛,舰岛大多坐落于右舷。航空母舰是航空母舰战斗群的核心舰船,起到领导作用,其他舰艇配合航空母舰完成作战训练任务。
航空母舰的舰艇编队舰艇有:1艘航空母舰、2~3艘反潜驱逐舰或者护卫舰、2~3艘巡洋舰或者驱逐舰、1~2艘综合补给舰、1-3艘攻击型核潜艇。舰队中的其它舰艇为航母提供保护和补给,航母提供空中掩护和远程打击能力。
二战以后拥有航母的国家,建造的吨位和排水量不同,航母按照吨位可分为:小型航母排水量3万吨以下,中型航母排水量3~6万吨,大型航母排水量6万吨以上。
航空母舰发展至今有常规动力航母和核动力航母,美国拥有的11艘航母,全部都是核动力航母。我们国家的山东舰和辽宁舰是常规动力航母,燃料为重油。航空母舰已是现代海军不可或缺的利器,成为一个国家海军综合实力的象征。
航空母舰应对台风的方法。1.建造航母的钢材特殊,非常耐抗冲击。
建造航母的钢材与建造一般民用船只的钢材区别很大,钢材按屈服强度分为:普通强度-A级、B级、D级、CS级和E级,这些级别钢材中最小屈服强度是235MPa。民用船只根据使用要求使用的普通A级钢材,远洋货轮,商船根据排水量和使用场所以及运输货物的能力分别使用型号更高的B级、D级钢材来增加船舶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建造航空母舰钢材所用的是高强度合金钢材,这种钢材属于高强度合金钢。这种钢板指标是隐形的,而且要拒磁、高韧性、抗高低温,钢板的屈服强度为80——160ksi,高断裂韧性、耐高温不变形、抗腐蚀防弹的特性。
目前世界上仅有4个国家能生产用于建造航母的特殊合金钢,这种钢材都被视作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予出口。特殊的钢材能产生超强的屈服强度,增加航母在海上的抗台风能力。
2.航母对抗台风的方法。
①压水舱注水。
在生活中大家都见过不倒翁,不倒翁不倒的原因就是重心低,不倒左右摇摆很容易恢复常态,所有的军用船只包括航空母舰借鉴不倒翁的设计建有压水仓,根据气象预报,遇到台风的时候将大量的海水注入位于舰船底部的压水舱。
压水舱注满以后船只本身重量增加,稳定性更强,当台风来临的时候舰船稳定性好 晃动幅度小,即使风浪大不倒翁的设计也能够稳住船只的重心防止船只倾覆。
②.顺逆风航行。
现代舰艇为了起到一定的隐身效果,船体的正剖面一般面积较小,这在舰船遇到大风大浪的时候能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航空母舰在遇到台风的时候可以通过将航向改变为顺风或者逆风航行,有效降低风浪对船体的影响。这种应对台风的方式对于排水量巨大的航空母舰来说效果更加明显。
③航母有稳定鳍设计还有很多压水仓。
航母在海上航行速度一般在30节/时,折合成陆地上速度相当于一小时航行55公里,一般台风的移动速度小时只有10千米。因此航母开足马力可以轻易甩开台风,一般台风的速度跟本追不上航母。
美国福特号航母是核动力航母,理论上可以不间断在海上航行50年。福特号航母满载排水量高达11万吨,在海上航行时间长,难免遇到超强台风,福特号航空母舰舰长超过337米,舰宽77米 ,由于排水量大船体宽,因此福特号和其它大型航母在海上航行是非常平稳的。
遇到风浪较小的时候,航母的稳定性就像坐在高速列车上一样稳定。大型航母在应对超强台风防沉能力上下了功夫,大型航母都设置几层楼高上千个压水密隔舱,这些隔仓储备的浮力完全能够应对台风和意外撞击等特殊事件对航母带来的伤害。在许多关键的特殊位置航母还设有一些特殊的稳固措施,保证航母在海上航行的时候能够有效应对超强台风。
航母在设计建造之初,已经充分考虑到要面临海上大风大浪的考验,这也就是抗风抗沉性能。航母是一款现代大型水面舰艇,航空母舰拥有着其他舰艇,无法具备的庞大体量,航空母舰造价昂贵,航空母舰建造技术复杂。因此航空母舰在海上航行,轻易不会被飓风大浪吹翻。
3.航空母舰的坚固程度到你无法想象。
2005年美军对退役号常规动力航母小鹰号进行轰炸实验,轰炸时间持续了25天,动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美军所有用于攻击舰艇的武器,还是没有把小鹰号航母击沉。无奈美军最后把C4炸药装填在小鹰号航母的舱内,通过舱内引爆,才把小型号航母炸沉,美军这样做是为了进行航母性能和击沉的实验,因此美军对这艘退役的航母进行了实弹攻击。
美军虽然损失了一艘退役航母,是却以很小的代价,换来了巨大的利益。在对小鹰号航母轰炸试验中得了各种实验数据后,美国人找出了航母的薄弱之处,对航母薄弱部分进行改造加强,所以美国以后建造的航母,更加坚固,很难被击沉。海面上的超级台风,根本不可能把它掀翻。可以说击沉小鹰航母对于美国来说只是以很小的代价,但是能够让下一代航母取得进步就是大收益。
4.航母在海上航行时时都有卫星天气预警。
现在科技非常先进,航母就是为在海上航行设计的,航母的一生几乎就在在航行中度过。在海上航行时间长,难免遇到超强台风,超强台风是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也即16级或以上的台风。
美国福特号核动力航母最高航速32节/时,超强台风的风速轻松达到风速115节/时,高至或超过185节/时,因此最先进的航母也无法摆脱这种超级风速的追赶。这种超强台风在陆地少见,像这种超强台风在海上没有任何遮拦的情况下极具破坏力。可以轻松掀起高达30米以上的滔天巨浪,任何船只在它面前都难逃倾覆的命运。
航空母舰在遇到这种超强台风的时候,卫星天气预警系统会对航空母舰发出超强台风的经过和发生的时间,以及风力等级,提示航空母舰要会回港口躲避。提前预警时间很长,留有足够的时间让航空母舰回港躲避超强台风。
虽然航空母舰在设计之初有抵抗12级台风的能力,但是在大风大浪面前,航母要上下颠簸,左右摇摆,这种颠簸摇摆产生的震动会影响航母上的舰载机以及精密的武器系统。稍有不慎会让舰载机和精密武器发生意外,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无法挽回。
航母上的武器系统和舰载机造价昂贵,经不起这样的颠簸运动带来的伤害。航母上有几千名工作人员,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显得渺茫,所以为了安全,在遇到超强台风的时候,再大再先进的航空母舰也经不起折腾,只能通过卫星天气预警,在遇到超强台风的时候只能乖乖回港躲避台风,把损失降到最低。
结束语:
大自然产生的威力不容小觑,即使重达几万吨排水量十万吨的航空母舰,遇到超出承受能力的大风大浪也只能缩在港内暂避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