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游学者声望,魔兽世界里有什么不需要花钱且获取难度极低的好看的坐骑?
迅捷的德鲁伊缰绳。此坐骑只需要找个德鲁伊组队即可获得,拉风,而且带自动导航,还能陪聊,缺点就是,它心情不好了,可能在空中把你扔下去。
奥术师的夜刃豹苏拉吗任务奖励,做完夜之子的命运奖励,如果不是有点烂大街,放商城里卖199没问题。
达拉然上方小宠物训练师附近的空中岛屿上,咒术师马戈斯购买,通过钓鱼大概半天可得。比乌龟好看多了。
野生梦境角马做世界任务的时候,选择织梦者声望奖励,开箱子获得,可以说是附赠品。白马王子,撩妹极品。
暗色凤凰,堕落火鹰公会商人购买,找个小号加个有这个坐骑的公会,做几天日常就能购买了,堕落火鹰 火焰之地成就,集合石上找个队伍一个小时就搞定。跟大螺丝掉落的一个模型1
深海水母解密坐骑,答案早就被大神们破解,按照攻略半个小时搞定。水下坐骑
[紫罗兰魔翼鸦]军团再临版本,打死一次英雄难度阿古斯就可以获得,是可以变色的,绚丽多彩。
[煤拳小戈隆]要塞任务获得,但是由于太多且可以交易,拍卖行1000金就能买到,如果你说太贵,当我没说。
浴火角鹰兽某宝上卖1700人民币的角鹰兽还没这个好看,火焰之地做系列任务获得。颜色很喜庆。
鬼灵坐狼/鬼灵战马托尔巴拉德牌子兑换,每天花几分钟去做一下。比幽灵虎还闪亮。就是奔跑有点不雅。
以绝版,又好看的,又不花钱的,又容易得到。炉石天马,打炉石胜利三场可以获得,以绝版原始火刃豹,风暴英雄组队胜利几场获得,以绝版[幽灵驭风者]/幽灵狮鹫》》战友召回,幽灵狮鹫透明,每根羽毛都很清晰,以绝版。[熔火恶犬]。十周年活动打通熔火之心获得,已绝版。魔兽世界坐骑太多了,超神奇也说不太全,欢迎大家补充一下,那些坐骑好获得?
为什么张振武要逼一个不是革命也不是党派的黎元洪当湖北都督?
黎元洪这哥们其实是一个不主动革命的革命党,不大愿意效忠大清的大清高级官员,所以以他的地位当革命军的领袖很尴尬,但是他的境遇将他推到了革命的前列,甚至一路起飞,做到名义上的至高领袖——大总统。黎元洪成为武昌义军的领导,只能说是一个历史的滑稽桥段,这也说明了一件事,一个人的命运不仅要靠个人的奋斗,更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1)黎元洪是谁?
要说民国,那必须要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就离不开武汉这块地方,黎元洪就是武汉新军的领袖,当然这个领袖有点被动。黎元洪原本是湖北新军中的高官,做了“自强军”混成协的统领,是新军里的二号人物,根本没有理由推翻大清。
但是随着辛亥革命爆发了,革命新军将大清朝廷的武汉分舵给摧毁了,黎元洪这个大清高官就做不成了,非但大清的官员没得做,更是直接被新军推上了革命军首领的位置,有点像乾隆当上了天地会总舵主。以“都督黎元洪”之名签署的《安民布告》就贴满了武昌的大街小巷,“黎都督”立时家喻户晓,大家都知道了大清的高官变成了头号反贼。
对此黎元洪是非常无奈的,但是这个名声已经打出去了,大清是不可能再信任他了,黎元洪骑虎难下,于是就得假戏真做,但是他也很难受,于是再面对劝他“登基”的手下们时说了一句名言,“汝辈事太闹大了,莫害我!莫害我!”这句话是真的嘛?其实是真的,因为黎元洪真的没动力去推翻大清,他已经是大清的高官了,现在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事起来造反,图啥?要知道造大清反的人多了,好下场的没几个,根本就是充满风险,正常都不可能做。
(2)黎元洪有啥魅力能让新军以他为首?
革命新军空有一腔热血,但是只有热血是做不成事情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见过世面的人来把控局势,于是他们就想到了黎元洪。黎元洪有啥魅力能让新军以他为首?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黎元洪是朝廷中倾向革命的将领,当然他不想革命,毕竟他在朝廷中已经是大官了,并且黎元洪较为关心士卒,是个忠厚长者,类似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形象,深受新军们爱戴,并且传播许多新思想,所以新军非但不想杀他,甚至还想让他做大哥就是这个原因。
第二点原因是黎元洪这哥们是天下名将,有很长的军旅生涯,有日本留学的经历,又跟袁世凯等人对弈平分秋色的战绩。他原来受过萨镇冰(就是那个写出“举国沦亡缘汉城”的海军将领)的赏识,在甲午海战中打过仗,是个海军,在“广甲号”触礁自沉中侥幸跳出升天。
后来黎元洪又回到老家湖北,于是被张之洞器重,但是不当海军了,老张送他去日本深造,后来就当上了“自强军”混成协的统领,是新军里的二号人物。后来在大清自己搞的军演中,黎元洪跟北洋新军打得有来有回,一时名震天下。而在革命之后,新军发现自己面对清军包围,所以需要一个良将来当自己的带头人,毕竟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要好好打一场的。
第三点是黎元洪有很深的影响力,他先在军中有领导威望,再是在湖北军政高层很有人脉,最后是他是湖北人,能够代表湖北。而辛亥革命的起义军的领袖都 是基层军官,没啥影响力,不好开展工作,所以一个旗帜型的人物出来主持大局非常关键。
(3)结语
不过黎元洪的上位也成功稳住了辛亥革命的果实,甚至是黎元洪后来的操作左右了政局的变化,可以说这哥们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跟大家原来想得滑稽形象出入很大。
赢驷明白变法对秦国的重要性为什么还要杀卫鞅?
背景:
战国时代,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远居西北边陲的秦国和山东六国之间形成剧烈的反差。秦国在与西戎部落长期的斗争中,产生尚武的民族性格。而在东方六国眼里,秦国一直是野蛮而未开化的民族。六国将秦国排除在中华文化圈之外,而秦人却一直在追寻着融入中原的途径。在战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中,秦魏之间发生大大小小数十场战争。而秦魏两国战争的主要焦点,在于秦东的河西之地。
孝公求贤,商鞅入秦秦献公时期,秦国和魏国在秦东河西之地,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战争的结局是魏国老将龙贾大败秦军,秦献公受重伤,不久便死于秦都栎阳。献公死后,年轻的秦孝公为了广纳贤才,富国强兵,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求贤令》。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求贤令》一出,读书人纷纷来到秦国谋事,秦国斥巨资在秦都栎阳建设招贤馆。一时之间,往来游学仕子络绎不绝,读书人纷纷上表策论,提出治理秦国的方略。其中,有一位名为卫鞅的客卿也在其中。但是与其他游学仕子不同的是,卫鞅入秦并不是去了招贤馆,而是直奔秦国乡野。卫鞅在秦国游历了秦国大大小小的村落,对于秦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他的心中,已经为秦国勾画出一副蓝图。
变法图强,得罪贵族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推行法家治国理念,先后进行了两次深彻的变法。这两次变法完全剥夺了秦国旧贵族的利益,一切权利都要靠军功来获得。在以前,秦国贵族可以通过世袭获得爵位和封赏,但是变法之后,就算秦国王公贵族也必须通过战功来继续维持爵位。因此,商鞅变法在秦国受到旧贵族的重重阻挠。以老太师甘龙和上大夫杜挚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对商鞅施政和秦国新法的推行进行了长期的抵制。但是由于秦孝公对于商鞅的坚决支持,使得这些旧贵族也只能心怀怨言,不敢公开抗法。
太子犯罪,严格执法就在商鞅变法刚刚推行的时候,秦孝公之子嬴驷就曾经两次犯了秦国新法。假如按照秦国旧规,太子犯法只能不了了之,但是在新法中,太子犯法也要受到处罚。嬴驷第一次犯法的时候,商鞅变法刚刚展开,秦国贵族普遍抵制新法。在这样的情况下,甘龙杜挚等人都认为,秦国新法不能推行了。因为商鞅要是治罪太子,就不能得到秦孝公的支持,商鞅要是对太子不治罪,秦国新法便名存实亡。但是,事实令甘龙杜挚等人大跌眼镜,商鞅对太子的老师实行了“髡刑”,就是将太子的老师头发剃光。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剃发在古代是极具侮辱性的行为,而太子的老师地位是很高的,商鞅这样做无异于向外界宣布,谁也不能违反秦法。更令世人瞠目结舌的是,秦孝公不仅没有怪罪商鞅,而且对商鞅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但是,谁知嬴驷天生就是闯祸的料,没过几年,太子又一次犯法。根据秦法,多次犯罪就是“累犯”,累犯的处罚要远远比初犯更重。这一次,商鞅根据秦法要判处太子傅赢虔劓刑,所谓劓刑就是割掉犯人的鼻子。赢虔对于商鞅的这一处罚非常愤怒,想要商鞅换一种刑罚,可是商鞅却绝不更改。赢虔是秦献公的庶子,是秦孝公同父异母的哥哥,这个处罚在当时是没有先例的。秦孝公对于这个处罚也是十分为难,因为要割掉自己哥哥的鼻子,赢虔是战功赫赫的将军,这样的处罚实在是太过无情。但是出于对富国强兵的渴望,秦孝公还是默许了商鞅的决定,秦孝公将赢虔的处置权全部交给商鞅,自己从不过问。于是,太子傅赢虔被处劓刑,太子师公孙贾被出黥刑。在太子犯罪的这两次处罚之下,秦人都看到了秦法的严酷无情,和秦孝公对商鞅的绝对支持。于是,再也没有人敢公然违反秦法。
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於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後民莫敢议令。——《史记·商君列传》十年蜕变,变法大成在秦孝公的坚决支持下,商君之法得以完整的贯彻。秦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纪律严明的国家。与此同时,秦国的军事实力也在提高,秦法废除了奴隶制,使得以前的奴隶可以通过努力提高自身地位。军功爵制之下,士兵们都盼望从军,渴望打仗。因为只有这样,自己的爵位才能提高,生活才能改善。十年以后,秦军收复了被魏国攻占的河西地区,商鞅变法取得胜利。
秦孝公二十四年,秦孝公旧病复发久治不愈。传说,秦孝公临终时,希望可以兑现当初《求贤令》中“与之分土”的诺言,将大位传给商鞅,但是商鞅坚决不受。商鞅坚决拥立太子嬴驷,并且承诺愿意至死辅佐嬴驷完成霸业。秦孝公去世后,太子嬴驷只有十九岁,可谓主少国疑,政局未稳。刹那之间,蛰伏二十多年的旧贵族纷纷跳了出来,他们纷纷投靠在老太师甘龙门下,希望可以在甘龙的支持下,废除新法,杀掉商鞅。曾经称病十多年的公子虔联合甘龙杜挚,给商鞅罗列了十宗罪,并以谋反为名逮捕商鞅。商鞅在听到事变之后,只身逃离封地,想要借宿旅馆,却被告知根据商君之法,他需要出示“照身贴”。无奈之下商鞅只有连夜赶路,行至途中被公子虔的士兵逮捕。最终,商鞅被以谋反之名车裂,一代法圣就此陨落。
那么,身为国君的嬴驷,肯定知道商鞅的重要性,那么为何还要杀掉商鞅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观点:
1.嬴驷尚小,主少国疑秦孝公离世后,仅仅19岁的太子嬴驷即位。嬴驷即位之后,秦国朝野动荡,旧贵族势力纷纷挟持嬴驷,对秦国新法和商鞅展开对决。刚刚即位的嬴驷,在朝野上并没有自己的亲信,面对满朝贵族的反攻毫无还手之力。太子傅赢虔利用公族元老的身份,不断胁迫自己的侄子杀掉商鞅。在这个时候,嬴驷知道,只有稳定住朝野局面才能够维持新法,如果乱局继续商君新法极有可能被葬送。于是嬴驷在贵族势力的胁迫之下,对商鞅处以极刑稳定朝野局面。
2.商鞅权利太大,触及王权秦孝公时期,嬴渠梁举国托于商鞅,商鞅的权力举国上下无人能比。孝公在位期间,朝廷大小事宜都得商君决断,由此可见,商君的权力有多大。一朝天子一朝臣,孝公之后,嬴驷如果想建立霸业,就必须从商鞅手中夺取权利。自古君权和臣权都是相互对立统一的,从这一点来看,商鞅之死也是一种必然。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时,曾经做出“与之分土”的承诺。根据《战国策》记载,在他临终前,孝公曾经想将王位传给商鞅。我们不管《战国策》的记载是否属实,单就秦孝公《求贤令》上“与之分土”的承诺,就有可能导致嬴驷杀掉商鞅。因为作为君王,绝不允许外人对自己的江山构成威胁。
3.商君苛刻,民怨沸腾史记中,司马迁描述商鞅为薄情寡义,冷酷无情之人。的确,从商鞅建立秦法的苛刻上来看,商君的刻薄确实有据可查。史记记载,当商鞅刚刚推行变法的时候,秦国乡野为了争夺灌溉用水,再次发生械斗。这一次,商鞅依据秦法在渭河边,一次斩杀700多人,以前碧蓝的渭河水染的鲜红。从此,秦国乡野再也没有械斗发生,但是商鞅刻薄之名却由此传开,秦国百姓大多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商鞅推行一个新法,将告示贴在城门外。有几个人在私下议论着商君的新法,他们认为商君的新法有不妥当之处。消息传开后,这几个人马上被逮捕,并且以议论国策为名斩首。这件事过后,再也没有人敢议论秦法不好的地方。
当商鞅再次推行一道法律,又有几个人在城中议论商君的新法。这次他们认为商君的新法特别高明。但是他们也被士兵捉拿,并且他们不久便背斩首。于是,每当商鞅出台一个法律,再也没有人敢讨论,只是依法遵从。虽然没有人敢直言讨论商鞅的刻薄无情,但是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已经根深蒂固。从朝野到乡下,提到商鞅,没有人敢开口言论。
商君的刻薄无情已经导致民怨沸腾,二十多年挤压的民怨只有杀商鞅才能泄公愤。商鞅之死,与民怨也有很大的关系。
4.商鞅得罪于嬴驷前面说到,当商鞅刚刚推行新法的时候,太子曾经两次犯罪。太子第一次犯罪,商鞅之前依法对太子老师剃发的处罚。第二次犯罪,商鞅对太子傅赢虔和太子师公孙贾处以肉刑。太子作为国君的继承人,虽然没有受到处罚,但是如此处罚太子老师,无异于挑战太子的权威。由于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太子在当时只有忍气吞声。在孝公死后,嬴驷杀掉商鞅也有可能因为当时的私恨导致。
结论:以上就是我对于“嬴驷知道商鞅的重要性,为何还要杀掉商鞅?”的回答。我认为,商鞅之死,在他入秦推行政令之时就已经决定。他结束了秦国贵族们的特权,极大的处理了权贵们的切身利益。在秦国推行残酷的刑罚,引发了上至贵族下至百姓的民怨。而且孝公去世之后,由于商鞅所有的巨大的权利,对新王权威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商鞅虽死,其法不灭。秦惠文王嬴驷虽然杀掉了一个商鞅,但是商鞅推行秦法却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秦人的灵魂里。商鞅以残酷的法律,将衰弱的秦国变成了一架战无不胜的战车,将所有秦人捆绑成一台运转不止的战争机器。商鞅变法为日后秦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商鞅变法,就没有六代明君东出函谷,逐鹿中原,就没有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秦帝国。
我是一观澜,一个用心写作的90后,我会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位读者,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支持我!战国时期的才子都有谁?
战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变幻、强国林立的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互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各个诸侯国为了称霸诸侯,不断的引进人才,选贤任能。
他们有齐国的邹忌、田单、孙膑、田忌;赵国的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乐乘;燕国的乐毅、太子丹、荆轲;韩国的水工郑国;魏国的庞涓,楚国的伍子胥父子、屈原、宋玉,秦国的由余、蹇叔、来丕豹、公孙支、百里奚、白起、王翦、李信、樗里子等等,但是最有名气的要数战国四大公子。 (1)首先要说的是魏国的信陵君(—约公元243年)也是名望最高的一位,位居战国四大公子之首。此人礼贤下士,急公好义,从善如流,善于救人于危难。特别是发生于公元前258年“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事件,他明白赵魏两国唇齿相依“唇亡则齿寒”,果断出击击溃秦国挽救了赵国,所以才被后人广为传颂。除此之外,文能安邦武能定国,魏国仅凭信陵君一人杰出的才干和威震诸侯的声望就是魏国稳定的基石和法宝,太了不起了。
(2)其次是赵国的平原君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也是战国四君子之一。相比之下逊色不少,为人处世还可以,每次犯错误总能及时改正,但是见识极为短浅,从他对待有才能的毛遂,毛公和薛公就能看的出,他考察人才的标准是仅仅是别人的口碑,所以用的都是徒有虚名的轻薄之士。就连同时代信陵君对他养士的评价是:装饰门面而已。
(3)再者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前314-前238年)。完全是非贵族而升为至尊的强势逆袭人物,是一个有点可悲的人物,雄辩有余谋略不足。毫不容易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凭借谋略与雄辩谋得相位,可惜不善经营不听忠言,纵然听信李园献妹并越庖代俎为楚王留后的阴谋,也应该听信谋士朱英谏言有所防范,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4)最后是齐国的孟尝君田文(?-前279年)。也是后人嘲笑比较多的人物,善用“鸡鸣狗盗”之徒,不过也说明他用人不拘一格,所以身处险境总能化险为夷,例如,他在秦国被困时,利用装扮成狗的小偷偷出已献给昭王的白狐皮衣,再转献与秦王爱妾以求脱身;在摆脱秦王追兵时利用善于鸡鸣的口技之士及时骗开城门;利用名不见经传但精于谋略的冯煖烧掉田契为他收买人心;后又用冯煖“狡兔三窟”之计为他谋取政治利益。孟尝君尽管也有一些小毛病,比如从秦国回国途中因身材矮小瘦弱被赵国人取笑而杀人,但是笔者总体来讲,认为此人性格豁达,知人善任,善于随机应变且从善如流,总能变被动为主动,被称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绝非浪得虚名。
综上所述,战国时期诸侯争雄,诸侯国称霸诸侯的实质其实是人才的争夺,谁拥有的人才多,谁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但为何要执意乘坐那架通往地狱的飞机?
1943年4月18日上午,9点35分。
西南太平洋所罗门群岛的上空,忽然出现了两架“一”式陆攻机,以及呈拱卫态势的6架“零”式战斗机。
看这群飞机的态势,是准备在寻找机场降落。
而就在此时,云层中忽然出现了8架美式的P-38“闪电”式战斗机。
在这个空域,美军飞机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
一瞬间,6架“零”式战斗机迅速爬升,勇猛地冲向了8架美军战机。
而这时候,下面的云层中忽然又钻出了4架P-38“闪电”式战斗机——它们并没有向“零”式战机扑去,而开始向那两架“一”式陆攻机俯冲。
这4架“埋伏”的美军战斗机,显然就是冲着那两架陆攻机去的。
“一”式陆上攻击机,是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海军的双引擎战斗机,三菱重工研发。山本五十六当时乘坐的是基于这个型号改装的运输机。
6架“零”式战斗机发现另外4架美机后,顿时队形散乱,其中有3架完全不顾会被美机击落的危险,不要命般地调转机头,向那4架P-38扑去。
电光石火之间,已经晚了。
虽然其中一架舷号为“T1-323”的日本陆攻机迅速拉低飞行高度,贴着岛上的树林飞行,但还是被紧紧咬住它的P-38战斗机机关炮轻易击中,起火,随后坠落在丛林深处。
从日本“零”式战斗机拼死保护的架势来看,陆攻机上面,肯定坐着一个大人物。
只是除了美日双方的一些特定人员外,当时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当时坐在飞机上的,居然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
没错,就是那个一手策划“偷袭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
飞机坠毁后,驻守在布干维尔岛上的日军立刻派出了搜索队。在丛林中寻找了很久之后,一个日军士兵忽然闻到了汽油味。于是,他们在一片烧焦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架被摔得粉碎的“一”式陆攻机。
几具尸体四处散落,但只有一具在座位上依旧保持着笔挺的坐姿,头发花白,头微微前倾,仿佛在思考。他手上戴着白手套,左手拄着军刀,胸前佩有绶带,肩章嵌着三枚金质樱花——他就是山本五十六。
据搜救队的日军中尉宾砂回忆:山本五十六的尸体被发现时,身上有两处枪伤:一发子弹自身后穿透他的左肩,另一发子弹从他的下颌左后方射入,从右眼上方穿出。
换句话说,山本在坠机之前,其实已经死了。
而山本五十六临终前的坐姿,是日本士兵摆放的,因为要维持他们心目中“军神”最后的尊严。
山本五十六被美军埋伏击毙的消息,让日本当局大为震惊,立刻严密封锁了消息。美国人通过电报破译,知道山本五十六已经死了,但他们为了不让日本人发现自己已经破译电报,所以也一直装傻。
1943年5月21日,日本的新闻媒体终于公布了山本五十六的死讯,举国震惊。
日本当局追授了山本五十六海军元帅的勋位,并为他在东京日比谷公园举行了百万人参加的国葬,举国哀悼。
但对于山本五十六本人而言,没活到最后亲眼看见“联合舰队”的覆灭,未尝不是一种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