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事儿,真是一把辛酸泪,也谈不上,就是自己瞎折腾好几年的一点儿体会。
为啥开始“主动”?
这得倒回好几年前。那时候瞅着我家那小子,一天天大,话也少,跟我俩(尤其是我)好像隔着点爷儿俩,以前还能一块儿看看球,聊聊学校里的事儿,后来他就老是自己待屋里,门一关,也不知道鼓捣啥。我这心里就有点慌,怕他学坏?不是,主要是怕跟他生分。咱这当爹的,不就盼着跟孩子关系好点儿嘛我就琢磨着,不行,我得主动点儿,得多跟他沟通沟通,解解他。

一开始我是怎么“主动”的?
我这“主动”可真是有点儿用力过猛。具体咋做的?
- 逮着机会就问:放学回来,“今天学校有啥事儿没?” 吃饭时候,“最近学习咋样?” 周末,“想去哪儿玩儿?爸带你去?” 反正就是,只要逮着他在家,我就想找话说。
- 试图“参与”他的生活:看他玩电脑,我就凑过去,“玩啥?教教我呗?” 听他戴耳机听歌,我也想知道,“听啥好听的?给爸也听听?” 他跟同学打电话,我竖着耳朵在旁边儿假装干别的。
- “分享”我的经验:不管他遇到点啥事儿,学习上的,跟同学闹别扭的,我都赶紧搬出我那套“想当年我怎么怎么样”,试图给他“指点迷津”。

现在想想,那时候我那劲儿,真是使错地方。 感觉自己就像个侦探,老想打探点又像个推销员,老想把自己的想法“卖”给他。
这几年的过程和感觉
这么“主动”好几年,效果咋样?
刚开始一两年,感觉还行,虽然他有时候有点不耐烦,但多少还会应付我几句。有时候我硬拉着他干点比如去钓鱼、爬山,他也去,虽然看着不是那么情愿。
但慢慢地,问题就出来。

我越是主动问,他越是惜字如金,要么说“没啥事儿”,要么说“还行”,要么干脆“嗯”“”两声就没下文。我越想参与他的事儿,他越是把自己“藏”得更深,电脑屏幕切得飞快,房门关得更紧。我越是想分享经验,他越是听不进去,有时候还直接怼回来,“跟你那时候不一样!”
那段时间,我挺挫败的。觉得自己一腔热情,贴个冷屁股。心里也挺不是滋味儿,明明是为他想跟他亲近,怎么就弄成这样?有时候也跟他妈抱怨,觉得这孩子越大越不懂事儿。
现在我“怎么办”?
有一次跟他妈聊天,还有自己瞎琢磨,再加上看些别人咋跟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文章(虽然不一定全对,但多少有点启发),我好像有点儿明白。
我这“主动”,可能太自我为中心,没太考虑他的感受。 他长大,是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小秘密,需要自己的空间。我那种刨根问底、指手画脚的方式,可能让他觉得不被尊重,甚至觉得烦。
我现在开始调整:

- 把“问”变成“听”: 不老追着问。等他想说的时候,我就好好听着,不打断,不急着评价,就让他说。有时候他抱怨几句,我就听着,表示理解就行。
- 尊重他的空间: 他在屋里待着,只要不是太过分(比如通宵打游戏),我就不去打扰他。给他留点儿自己的时间和地盘。
- 变“指导”为“支持”: 不再老拿“我当年”说事儿。他遇到困难,如果他来问我,我就跟他一起分析分析,提点建议,但决定让他自己做。如果他不问,我就在旁边看着,让他知道,爸在这儿,需要帮忙随时开口。
- 找到共同的“点”: 不强求他跟我有一样的爱但试着去解一下他喜欢的东西。比如他喜欢的游戏,虽然我玩不明白,但大概知道是他喜欢的某个乐队,我也去听两首。偶尔能搭上两句话,感觉也挺
- 用行动表示关心: 少说点,多做点。给他做点好吃的,看他累提醒他歇会儿,天冷让他多穿件衣服。这种关心,他好像更能接受点。

说白,就是把以前那种“强行闯入”的主动,变成一种“在旁边默默守护,随时准备回应”的主动。
关系是不是一下子就变得特那也没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嘛但是,感觉家里的气氛缓和多,他偶尔也会主动跟我说点学校的事儿,虽然不多,但比以前强太多。有时候我提议干点他拒绝的也没那么生硬。
我觉得,这“主动”本身没错,关键是怎么个“主动”法。跟孩子处关系,真是门学问,得慢慢摸索,不断调整。我这几年的折腾,也算是交点学费。路还长着,继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