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狸猫精血任务(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奇异事件的记载)

双环网

斗战神狸猫精血任务,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奇异事件的记载?

1908年11月14——15日,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前后只相差20个小时,光绪帝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被慈禧谋杀的?

图片:光绪与慈禧

斗战神狸猫精血任务(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奇异事件的记载)

公元1908年11月10日,这一天慈禧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她的右胸几乎被压的喘不上气来。

自我感觉这次在劫难逃、时日无多的慈禧,派太监给囚禁在瀛台的光绪帝送去一碗“酸奶”,光绪按照以往一样,先跪拜行礼后叩头答谢,在太监的监视下喝光了这碗“酸奶”。

然而仅仅过了4天,37岁的光绪就一命呜呼了,而不到20个小时,统治了清王朝近乎半个世纪的慈禧也病死了。

两人前后去世仅仅相差20小时,光绪帝究竟是自然死亡,还是因那碗“酸奶”而死了?要解答这个疑问,我们必须从光绪与慈禧这对母子身上来找答案!

关于光绪的死,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光绪是自然死亡。

因为从1898年开始,光绪在得到慈禧的点头后,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但在变法过程中,

图片:光绪皇帝

由于光绪颁布的措施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势力的利益,其措施过于激进,当时光绪依靠维新派。

也就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这些人,他们企图通过联合袁世凯北洋军队的势力,进而打倒慈禧,夺取政权。

结果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慈禧竟先一步发动政变,再次出来“训政”。

之后光绪被剥夺了手上的任何权利,而他手下的维新派人士,除了康有为、梁启超在外国人的帮助下最终成功逃到国外。

谭嗣同、刘光第等六人,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戊戌六君子”全部被杀,其余支持变法的人也不是被革职就是被流放。

图片:戊戌六君子

而光绪自身更惨,他虽没有受皮肉之苦,但慈禧一声令下,光绪从此在瀛台度过了他惶惶的一生。

在被关的那些日子里,光绪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折磨,每日魂不守舍,晚上有时还会梦游。

当时慈禧给光绪的膳食虽然种类还是很多,但大部分都已经腐臭,根本就不能食用。

光绪所住的瀛台殿,也是常年没有翻修,屋子里四处漏风,而且在北方寒冷的冬日里,光绪所住的房子里并没有火炉。

寒冷、潮湿让光绪本就弱不禁风的身子板儿变得更为虚弱。

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光绪的身体和精神都备受折磨,政治上的无望加上自己最喜爱的珍妃被慈禧派人投井而死。

图片:光绪与珍妃

精神的毁灭和心灵的打击,让光绪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整日郁郁寡欢,最终在1908年,时年37岁就去世了。

另一种说法是,慈禧在光绪的饮食里下毒,最终导致光绪中毒而死。

慈禧为何会在光绪的饮食里下毒了,这还得从那碗酸奶说起。

我们都知道,光绪是慈禧的胞妹所生,严格意义上来说,光绪是慈禧的侄儿并不是她儿子。

但由于慈安去世得早,再加上慈禧在光绪“主政”的30余年里,都在背后为他出谋划策,是真正的一把手。

图片:慈禧太后

这种政治上的关系,以致于光绪一直都叫慈禧为亲爸爸。

慈禧当初之所以选择光绪(载恬)作为接班人,一是因为咸丰皇帝去世时,压根就没有留下龙种,按照清朝祖制,必须得有人接班才行啊。

于是慈禧为了掌控实权,便联络奕訢、慈安等人发动“辛酉政变”,夺取了顾命八大臣的实权,从此走向权力的巅峰。

而此时掌控实权的慈禧,为了给大清找一个名正言顺的皇帝,几经思考下,最终找到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恬,也就是后来的光绪皇帝。

一来载恬是慈禧妹妹慈安所生,是慈禧的外甥,他们有共同血缘算是亲上加亲,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正是如此。

图片:骑在马上的光绪(载恬)

当时载恬年仅4岁,对于政治上老谋深算的慈禧来说,一个年仅4岁的孩子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慈禧有把握也有能力把光绪朝她希望的那样培养;

二来也正是因为载恬年龄较小,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人照料,更不用说处理朝政这样的国家大事了。

因此慈禧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垂帘听政,底下的大臣也没有什么理由能够反驳她。

正是因为以上两个原因,还在吃奶的光绪便莫名其妙的做上了大清国的皇帝。

在光绪15岁之前,他和慈禧的关系一直都很融洽。

图片: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光绪15岁那年,1886年慈禧颁发召令说是要给光绪举行“亲政大典”,自己退居二线,归政于光绪。

慈禧是不是真正想还权于光绪了?当然不是。

她使出这一招就是想看看自己手下的臣子,究竟是不是忠不忠诚于自己。

当然身在朝中的这些“奴仔”大臣,一眼就看破了慈禧的把戏,纵人纷纷上书请求慈禧接连训政,在奴子的再三坚持下,慈禧这才同意等光绪亲政后自己再训政几年。

1888年,这一年光绪17岁,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在慈禧的主持下,同为慈禧胞弟的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被指立为光绪的皇后 。

图片:慈禧太后

而光绪喜爱的珍妃却与他无缘,这场政治包办的婚姻自然是没有夫妻合欢的结局。

不过再怎么说,到1889年2月,光绪结婚之后,慈禧就宣布退居二线,撤帘归政了。

但好景不长,没过几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想一展宏图的光绪始终坚持主战。

而慈禧才开始时,也坚持主战。因为当时在国内外来看,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海军,对于这场战争有必胜的决心。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儿却让慈禧傻眼儿了,朝鲜一战北洋海军失败而归,不过好在并没损伤元气,但之后的黄海一战,北洋海军再次败北。

图片:垂帘听政的慈禧

慈禧最终待不住了,因为照这样下去,自己六十大寿必然会受战争影响,搞不定还会被日本给搞没了,以其求战,还不如自保。

因此慈禧便采取李鸿章“避战求和”的方针,企图请求英国和俄国出面协调,但不幸的是,这些想法最后都落空了。

1895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李鸿章作为北洋海军的头子,当然推卸不了责任。因此光绪一气之下,便摘掉了李鸿章头上的三眼花翎 ,撤去了他的黄马褂 ,革职留任。

战败之后,清政府开始与日本和谈,但之前派去日本议和的使臣张荫桓 、邵友濂却遭到日本方面拒绝 ,日本要求派遣全权大臣的李鸿章去商谈,无奈之下,慈禧便只得恢复李鸿章官职。

但这却使光绪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此两人埋下了摩擦的种子。

图片:李鸿章

1898年光绪发动“戊戌变法”,想借此通过改革来挽救清王朝危机,并借机从慈禧手里夺得实权。

但结果正如之前讲的那样,光绪夺权不成,反而最终被关在瀛台。一场戊戌变法,大大加深了光绪与慈禧这对母子的矛盾,从此光绪在慈禧心中的地位是一落千丈。

要不是帝国主义和其他地方朝臣的威胁和努力,光绪早就被慈禧给干掉了。

因为在光绪被囚禁之后,慈禧一度想立溥儁为太子,她颁布召令说光绪病情严重,调治 日久 ,尚无大效,以此来借机制造光绪病危的舆论。

后来在英、法的揭穿下,慈禧的阴谋最终才破灭了。

但慈禧依然没有放过光绪,她对光绪的监视只有更严没有最严。

慈禧在紫禁城或三海 时,就将光绪囚在南海的瀛 台;她到颐和园时,就将光绪囚在 昆明湖 畔的玉澜堂。

要知道瀛台四面环水 ,只有一桥相通,唯一的出路也被慈禧安插的太监给堵死了。

而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为了让光绪精神上遭到打击,私底下派太监把他最疼爱的妃子珍妃给推到井里溺死了。

而这一切,光绪连个影子都不知道。

直到《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和光绪才踉踉跄跄的回到北京,光绪知道自己的爱妃被暗害致死,彻底的心灰意冷了。

图片:珍妃

而且在逃亡这一路上,彼此悲惨的遭遇并没有让母子二人感同身受,慈禧对光绪的恨依然还是那么深不见底。

在这之后,慈禧心底便悄悄下定决心,要让光绪死在自己的前面,其原因就是她怕自己死后光绪会给她“翻案”。

这也从时任外务部右侍郎的伍廷芳与 日本驻京公使 内田康哉的一次长谈中,可以窥探一二。

当时内田问及慈禧驾崩后,光绪皇帝会如何? 伍廷芳直言道:“亦如世间传 闻,诚为清 国忧心之事,万望无生此变。”

什么意思了,翻译过来就是“慈禧 “驾崩”之 日,就是光绪 “身上祸起之时””。

图片:慈禧太后

那么,最有可能谋害光绪的重大嫌疑人,那就不能不是既有作案动机 ,又有作案条件的慈禧了。

1908年11月10日,病危的慈禧知道自己将不久命丧黄泉,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那一幕,慈禧派太监送给光绪的那碗“毒酸奶”。

喝了慈禧送来的御食后,光绪接连几天在床上痛得打滚,但因为慈禧命令,御医却并不敢给光绪治病。

因此在1908年11月14日6点30左右,年仅37岁的光绪就英年早逝了。

1938年,光绪的陵墓崇陵被盗, 盗墓贼把他的尸身和遗物全都暴露在棺外,这对于本就遭遇不幸的光绪来说,是何等的悲惨。

图片:光绪皇帝陵墓

直到1980年考古学家重新封闭崇陵地宫 时,工作人员才将光绪帝的遗骨 做过简单的处理。

他那个长长的辫子和遗骨、衣服一道,被保存在清西陵文物管理处的库 房。

直到2003年,考古学家和有关工作人员用最先 进的仪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把保存在库房内 的光绪的遗骨、遗物、辫子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再经过5年的争论和取证后,最终专家们得出一个结论:光绪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而下毒的人又是谁了?

从种种迹象来看,只能是慈禧太后。

因此光绪其实并不是自然死亡的,而是被慈禧派人给毒死的。

文/壹刀令

皇帝一生享受无数荣华富贵?

不要拿现代的标准去衡量古人!

在我们眼里,古代绝大多数的皇帝都并不长寿,甚至可以说相当短命,根本与“万岁”没有关系。

然而,古代的皇帝虽然在我们看来的确普遍短命,可如果是相对于当时的普通人来说的话,大多数非意外驾崩的皇帝,寿命还算是比较长的。

古代皇帝登基的时候,就喜欢让臣民高呼“万岁”,但别说万岁,能活到百岁的正统皇帝在准确的史料记载之中,那也是没有的,南越武帝赵佗,也只是据说活了一百多岁。

从秦朝到清朝,有准确生卒年可查的皇帝共有两百零九个,其中仅有四人活过了八十岁,七十岁到七十九岁之间的也只有四个人,六十岁到六十九岁之间的是二十四人,五十岁到五十九岁之间的,也只有三十五人而已。

除此之外,剩下的皇帝全都是没能活到五十岁的,对于现代人来说,五十岁年过半百,虽然老大不小了却也还春秋正盛,活不到五十岁,的确是短命。

然而历史上,活到四十岁到四十九岁之间的皇帝也就二十九个人,三十岁到三十九岁之间的则多达四十八个人,居然还有三十四人在二十岁到二十九岁的时候驾崩,更有三十一个皇帝就连二十岁的年纪都没活到就龙驭宾天了。

有确切生卒年记载的皇帝里,三分之二都没活到五十岁,历史上活到了七十岁以上的皇帝,拢共也只有八个人而已。

首位活到七十岁的是吴大帝孙权,刚好七十岁,再来是南朝梁武帝萧衍,活到了八十五岁,女皇帝武则天活到了八十一岁,唐玄宗李隆基活到了七十七岁,宋高宗赵构八十岁,元世祖忽必烈七十九岁,明太祖朱元璋七十岁,乾隆帝弘历最高寿,是八十九岁。

东汉、南北朝与明朝的皇帝,普遍都短命,唐宋等朝代算是中等水平,而清朝皇帝的平均寿命是历代最长的,十二个皇帝里有六个都活到了六十岁以上。

有确切生卒年可考的二百零九个皇帝,平均寿命仅有39.2岁,还不到四十岁,不过也用不着觉得中国古代的平均寿命很短,要知道在西方,即便是到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其平均寿命也没有超过四十五岁,短命在古代的世界都是普遍现象。

古代的皇帝生活与医疗条件很好,之所以短命,原因也不复杂:

第一,因为各种意外,被害驾崩

事实上,古代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皇帝,他们都不是寿终正寝,也不是因病去世,而是因为有人暗害,还有各种意外事故所导致的各种横死。

仅仅是有确切记载被迫自尽的皇帝,就有六十五个,南北朝时期的四十八个皇帝里,居然有二十八个都是被迫自尽的,此外,东汉时期许多小皇帝也是被暗害而夭折,更有一些比如宋太祖赵匡胤这样,其死因充满了各种疑云的。

第二,寻求长生,自己作死

中原的皇帝古代都有个非常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很希望长生不老,因此许多的道士方士投其所好炼制各种丹药,结果没能长生,却早早升天的皇帝有一大串。

从秦始皇开始,寻求长生的皇帝就从没少过,清朝的雍正帝是最后一位,像是汉武帝刘彻、明世宗朱厚熜等都很出名,然而所谓的仙丹,多数都是用各种剧毒之物混合而成,最多让人短期之内看起来精神矍铄,长期服用只能催命而已。

第三,横向比较,皇帝也不算短寿

其实我们说古代皇帝短寿,是站在如今的角度来看的,但这并不对,因为古代大多数的皇帝相对于当时的普通人,他们的寿命也并没有那么短。

唐朝时期,寻常百姓的寿命往往都不到四十岁,而唐朝皇帝的平均寿命则在四十八岁,这样的水平比十八世纪的欧洲地区更高,如果不是意外事件之类,大多数的皇帝的寿命,在当时的时代来说,已经不算是短的,只不过难以与如今比较而已。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