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 嗜血牛(凌薇雪倩的小说顺序)

双环网

斗战神 嗜血牛,凌薇雪倩的小说顺序?

《废柴九小姐:毒医邪妃》《绝世女佣兵:天下无双》《腹黑杀手妃:妖孽兽夫》《废物五小姐:天才魔妃》《枭宠毒妃:第一小狂妻》《金牌幻宠师:至尊狂妃训邪王》《嗜血特种兵:纨绔战神妃》《特种兵痞妃:狂倾天下》《绝世女佣兵:笑看天下》《王牌召唤师:逆天狂女已》《追捕宝贝妻:独家占爱》

斗战神65级牛魔刷图加点?

加点嗜血狂杀:作为神一般的技能。所有技能的精修几乎都对嗜血狂杀有提升。作为血牛的不二核心。肯定是要主要加强的。

斗战神 嗜血牛(凌薇雪倩的小说顺序)

斗战神牛魔技能加点挑杀:作为这个游戏最强的单人守备技能。提供的特效相当的不错。一个BOSS的debuff。一个接近2秒的无敌。一个3秒的100%回避。让人不能不强化他。

斗战神牛魔技能加点旋龙杀:作为一个过渡技能。没什么好说的。尽可能的加强他的输出。就可以了。

吞噬星空最强武者排行?

第三名冰雪大帝默汉德森,他是美利坚政府的最强者,境界为行星级三阶巅峰,这个境界在地球上已经很高了,因为他能操控冰雪之力,随意出手就能冻结一座小镇,实力非常强大,所以被人称为冰雪大帝,他也是战神宫的第三议长,前期实力仅次于洪和雷神,结果后期罗峰崛起,一招盾天梭就击伤了他,实在是有点尴尬,毕竟这个时候的罗峰还没突破为行星级,冰雪大帝默汉德森为人比较固执,但是在危急时刻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罗峰战胜金角巨兽出了一份力。

第二名雷神,他的境界达到了行星级七阶,是地球上境界最高的人,按道理来说,雷神才是地球上的最强者,可他永远都只能当第二,雷神是个印度人,早年间和洪相识,后来创立了雷电武馆,拥有绝学九重雷刀,体术和身体强度也是第一,刀法第一,然而他是地球第二高手,可以说,要是单纯对比刀法和境界,雷神都是远超洪一大截的,雷神自创的九重雷刀是地球上的最强刀法,主角罗峰前期也是修行九重雷刀的,这个刀法的爆发力非常强,也只有雷神能创造出来。

第一洪,洪崛起的时间是在大涅槃时期,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杀手,甚至他都不是第一个觉醒武者天赋的,但他经历了无数次危险后,修为开始突飞猛进,成为地球上第一个超越战神的存在,成立极限武馆,他的境界为行星级六阶,比雷神低了一级,但洪却是地球第一强者,一个人就能抗衡一个超级大国,甚至没有任何人敢反对,因为洪拥有领域,这可是稀罕技能,巴巴塔都震惊了,连恒星级的强者也不一定拥有,雷神的刀法和境界,包括身体素质都远超洪,但就是打不过他,就因为洪拥有这个领域,每次领域一开,他都能全方位的碾压雷神,洪绝对是目前地球上的第一强者。

有哪些免费的黑道小说推荐?

黑道小说现在属于敏感的区域,有一些纯属YY,有一些确实反映了一些现实情况,但和谐社会还是要看和谐的东西。排名不分先后:

1《校园狂少》

作者:巅峰的神

郭飞宇,身世显赫的极品少爷,经历家族十年的磨练后,张狂不可一世的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帝国。他的商业帝国迅速崛起,震撼世人,成为世界之最,黑道也因他的出现拉开了新的帷幕,经过不断的扩张,他最终站在了世界黑道的颠峰。

2《香港教父》

作者:钟连城

这是一幕香港黑社会和高层秘史!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内地青年来到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从贫穷的乡下来到繁华的城市谋生,他能否站住脚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除了筚路蓝缕已经绝无退路……成功永远不会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多年后,当他成了这片土地的强者,回首往昔他有怎样的人生感想?

3《坏蛋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六道

在网络文学风行的现 在,出现了一个新的虚构的谢文东。这就是《坏蛋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坏蛋》讲述的是主人公谢文东,他的“成长故事”,具有成长小说的结构框架。当然,这部小说是现实的一个折射:现今的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保护自己的惟一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变成坏蛋。谢文东以征服为自己的最高价值原则,这种征服的过程使得谢文东体验到一种“普通人无法经历的快感”。 谢文东对自己的劝诫是:“要记住,你是坏蛋!同情心只会让你软弱!”“黑道就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胜者王,败者寇,谁强谁就是道理,谁赢谁就是天王,如果不是这样,那黑道也就不叫黑道了。但所谓的白道又与之有何分别?这也是千百年来永不改变的道理!”“正义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现今你可能觉得不对没有做,也许以后回过头再看却是正确的,到时连后悔的机会也没有,而且也不会有人感谢你,同情你。为了发展,如果还想要强大,就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那就是良心和所谓的正义!”这就是谢文东的人生哲学,而我们在小说中感受到的不仅不是作者对这种哲学的批判,相反是对之的认同和欣赏。

4《黑道枭雄》

作者:横行霸道

一条“血玉项链”引出一段身世之迷,从此黑道变腥风血雨,刀光剑影,如果你是重兄弟义气的人,我想它是你最好的选择,让你重现兄弟情,本小穿插搞笑、都市言情、校园结义,黑道拼杀,最后站在黑道颠峰,人人畏惧,在老婆眼里他可是无与伦比的好老公,这样的故事情节你能错过吗?

5《东北黑帮》

作者:天堂的罪人

这是一个病态、残酷的黑道故事,更是一部反映20余年社会变迁的厚重长篇史诗。饮不尽杯中酒杀不完仇人头走不完江湖路唱不完离别歌东北虎、西北狼,的确,自古这两个地方民风凶悍、土匪横行,相应的社会环境培养了这个地区人悍不畏死的性格,而东北的黑帮可以说是全国最猖狂、最凶悍、最残忍的黑道组织,几乎新中国所有的大案、要案都活动着东北虎的足迹,象八十年代震惊全国的“二王案件”、哈尔滨“神偷黄瘸子案件”、专杀警察被列为国务院督办案件的“呼兰大侠迷案”以及横行东北三省近十年的的乔四黑社会组织,但人们看到的往往只是冰山的一角,这部小说,详尽的记录了东北黑帮的内幕。带你走进一个真实、血腥的地下社会。几个年轻人的充满血泪和坎坷的江湖路。 另有同名有声小说,与文字版原著一致。在办公室开始朝九晚五的平凡生活;1986年,他们在家乡街头遭遇地痞挑衅,以暴制暴,一战成名,从此泥潭深陷;1992年,他们已经在当地独霸一方;1998年,他们已然成为江湖盟主,呼风唤雨,无所不能;2006年,他们死的死,残的残,有的洗心革面,有的牢底坐穿,有的亡命天涯,有的飞黄腾达、风光无限……

6《邪气凛然》

作者:跳舞

主角陈阳,原本只是一个普通人,某日,忽然得到了一个机会:他将拥有可以控制自己运气的特殊本领!!随即桃花运,事业运,财运,纷涌而来……当一个人可以随意控制自己的运气的时候,那么,他的生活会变成如何?是不是出门就能撞美女?买股票就立刻涨停?靠……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凡是我的朋友们,都生活的很好。凡是和我为敌的人,都已经付出了代价!!

7《我们是兄弟》

作者:纯银耳坠

80后的追忆,90后的崛起那些兄弟那些年,时光荏苒,江湖老去,当王龙从王越手中接过大旗,燥动的青春被热血点燃,爆发出新的羁绊,祭奠那段光辉岁月,曾几何时我们一无所有,从今以后一定出人头地!如果还有明天,哥几个一起大喊:我们是兄弟!

8《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20年》

作者:孔二狗

20年前,他们是老山战友,共同在战场上保家卫国;20年后,他们是江湖大佬——1984年,赵红兵和他的战友们在老山前线为保家卫国而把身家性命抛之脑后;1985年,他们复员返乡,在办公室开始朝九晚五的平凡生活,但却因不满官场腐败而自己出来打拼事业,1986年,他们在家乡街头遭遇地痞挑衅,以暴制暴,一战成名,从此泥潭深陷;1992年,他们已经在当地独霸一方,他们喜欢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他们崛起;1998年,他们已然成为江湖盟主,呼风唤雨,无所不能。2006年,他们死的死,残的残,有的洗心革面,有的牢底坐穿,有的亡命天涯,有的飞黄腾达、风光无限……变态的人生道路,一群亡命黑老大的血雨腥风…

9《黑道特种兵》

作者:巅峰残狼

小说中主要讲述了一位曾经的军队精英却成了黑道份子,一个特殊的任务却让主角混迹黑道。 是堕落,还是龙腾九天?一样的黑道故事,不一样的黑道感觉,让读者看到主角一步步成长为一个恐怖的存在。

10《黑道学生》

作者:煮剑焚酒

11《狱锁狂龙》

作者:华新

监狱,犯罪的词典,罪犯的天堂。真的是天堂么?去过又回来的人从不这样认为。对于幸运的人来说,那是天堂,他过的比国家主席还要嚣张。对于不幸的人来说,那是地狱,他可以撕裂人类最后的那点尊严。这就是狱锁狂龙的故事。 本文讲述入狱时仅19岁的萧天和一干兄弟在重刑监狱里为生命尊严而战,与死神抗争的一段荡气回肠的牢狱生涯!出狱后率领麾下“战神”李东、“左手”张刚等一十三人闯荡台湾,最后一统台湾黑道,一手建立了令江湖闻风丧胆的黑旗军,演绎了一段江湖神话……

12《黑道邪皇》

作者:实验小白鼠

一个年少的武学宗师;一颗压抑的嗜血灵魂;一场爱人的惨死悲剧;一把挥起的暴怒屠刀。 为了爱情,平淡的少年疯狂杀戮!为了生存,复活的欲望怒制囚牢! 为了亲人,不甘的灵魂涉入黑道!为了荣耀,强悍的主角为国而战! 他,外号血鹰,一个拥有八十名全国最可怕死囚的少年,一个带着国家密令制霸黑道的死囚,一个统领巅峰杀手集团征战世界的王者。黑道之上,生命之中,一路走来,一路飘血!

13《一起混过的日子》

作者:纯银耳坠

哥也混过,哥也爱过,现在哥也低调!谨以此书祭奠那些逝去的日子……一个11岁独自去外地求学的少年,稀里糊涂地住进了学校混子的宿舍。懦弱的他不敢参与打架,只知道认真的学习。一次他被人欺负之后,他学会了打架,混的念头也开始萌发。直到他没能保护女友的时候,他彻底被激怒了,不但四处打架,还学会了抽烟,喝酒,放弃了学习,在学校里混了起来……为兄弟他能豁出命去,为女友他能受得住所有的苦。不管什么时候,一句[哥几个走着]都令他热血澎湃,激情高涨。年少轻狂,只为追求理想。豪情万丈,只为缔造辉煌。让我们一起大声的喊:哥几个走着!

14《哥几个走着》

作者:纯银耳坠

一个高中没有怎么学习过的小混混,靠着家里的关系,上了一所普通的大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学辍学。彻底融入社会,在一系列的美好愿望全都落空以后,他抱着美好的幻想,回到了他原来上高中的地方。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已经不再美好。危机重重。形势险峻。生离死别。滴血的誓言。那些往昔的兄弟情深。是否已经灰飞烟灭?年少轻狂,只为追求理想。豪情万丈,只为缔造辉煌。携手并进,誓言创造奇迹。不离不弃,患难生死与共。相拥天长地久。无毒不丈夫。有志纵天行。

15《极品公子》

作者:烽火戏诸侯

一个以卫道者自居的花花公子,以征服美女为最大乐趣!为什么要把女人当作神圣不可侵犯的女神?为什么我不可以把她们当作我的玩物,当作我利用的棋子,当作我的奴隶?既然上帝如此慷慨赋予身为两个庞大家族第三代中唯一的男性公民的他这么多,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征服美女——上帝送给男人的最好礼物?

16《逆青春》

作者:隔壁王叔叔

主人公李灿,出身卑微,从小无父无母,被寄养在舅舅家,上学之后本想混日子到毕业,没想到一天居然看到笑校花同桌在偷偷的玩跳。。

看男主如何开启自己的热血人生,期待你的一同见证。

大明第一战将徐达的死因是什么?

说起大明开国第一武臣徐达的死因,由于受众多野史和电视剧的渲染,大部分吃瓜群众都坚信徐达是吃了烧鹅而毒发身亡。考究一点的会指出不是烧鹅,而是蒸鹅。更考究一点的可能还会说吃了蒸鹅自然不会死,但朱元璋明知徐达有病不能吃鹅肉,偏偏还赐一只蒸鹅,实际上相当于赐死。

说一千道一万,广大群众就是相信是朱元璋杀掉了徐达,谁让你杀了那么多功臣,你不背骂名谁背骂名?但是说归说闹归闹,朱元璋是杀了很多功臣不假,不过徐达真不是他杀的。今天本文就来简单聊一聊这位魏国公的死因及谣言来源,另外重点讲一讲他那些子女们的结局。

朱棣夫妇剧照

徐达之死

徐达,凤阳人,大明开国六公爵之一的魏国公。其实笔者一直持这种观点:朱元璋不是没有可能像屠杀其他功臣那样把徐达也杀掉,但绝不会在徐达去世的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徐达在他去世之前的几年时间里,每年都在北平和南京之间往返奔波,春去冬回。这样辛苦目的是什么?自然是为了防御北元残余势力对大明江山的威胁。

当时北元王庭尚在,太尉纳哈出又盘踞辽东,元军尚有数十万兵马,大明还远未到天下太平,卸磨杀驴的时刻。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八日,徐达去世,享年54岁。朱元璋在徐达病重期间不但派出四名御医为其治疗,还亲自在山川城隍之神面前为其祈祷。祝文中老朱甚至表示只要让大将军多活几年,自己愿意和徐达同年同月同日死。

曩者天下有乱,朕命将偃兵息民,大将军徐达之功为多。今疾勿瘳,朕特告神。愿全生数载,固宁万姓。朕他日与达同往,惟神鉴之。—《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一》

徐达墓

而在徐达死后,朱元璋的反应是“上为震悼,罢朝”。甚至当天晚上这位以铁石心肠著称的皇帝,竟然夜不能寐,“欷歔流涕”。最终徐达被追封为中山王,谥武宁(明朝武臣最高谥号),追封其三代祖先皆为中山王。

至于所谓朱元璋赐蒸鹅杀徐达的传闻,出自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廿二史札记》。当然赵翼也是引用明代野史《龙兴慈记》中的内容,而且还加了一句“此固传闻无稽之谈”的评论。但是吃瓜群众并不在乎,故事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如《龙兴慈记》,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是达几不得其死,此固传闻无稽之谈。—《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一》

所谓背疽,在现代医学看来是背部发生了大面积急性化脓性感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导致的。而鹅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并不含有能导致病情恶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强患者的营养。如果你认为徐达是领会皇帝意图从而自尽,那不好意思,朱元璋从来不会因为大臣自尽就放他一马。

徐达剧照

徐达诸子长子魏国公徐辉祖

三年守孝结束之后,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封徐达长子徐辉祖为魏国公。在给徐辉祖(当时名字还叫徐允恭)的诰文中,朱元璋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尔其永思前人之艰难,忠以立志,礼以守身,恪尽继承之道。”

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徐辉祖和曹国公李景隆等二代勋贵一起前往湖广一带卫所学习练兵。其中徐辉祖的实习地点在常德,实习时间长达八个月,直到当年年底才返回南京。

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李善长案爆发,徐辉祖则作为重点保护对象转移到凤阳老家以暂避风头。次年四月风平浪静之后,嗣封魏国公才重新出山,随凉国公蓝玉一起远赴陕西等处备边。

明军本次在陕西大举集结,原本有着经略西北,乃至迁都西安的意图。但随着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皇太子朱标去世,计划被迫取消,徐辉祖等人也返回南京。但总体来说,朱元璋对他这段时间的表现,似乎并不太满意,因为年底的时候同为二代勋贵的李景隆出任了太子太傅,而徐辉祖则不在皇太孙朱允炆的东宫属官之列。

朱允炆剧照

此后的李景隆出任甘肃总兵官,深受朱元璋的信任,而徐辉祖则仅仅负责一些防备倭寇,甚至和礼部翰林院官一同担任国子监考试官。堂堂的将门虎子,最后怎么和文官们混到一起去了?

甲寅,署国子监事学正吴启言:“国子师生例以文学优劣分隶六堂,迩来皆无甄别,高下不分,无以激。宜考第如例。”上命魏国公徐辉祖及礼部、翰林院官同诣监考试。仍令吏部以次录用,毋使淹滞。—《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五》)

朱元璋驾崩之后,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很快就开始大规模削藩。为了和姐夫朱棣划清界限,徐辉祖曾坚持要求将朱棣的三个儿子,即他本人的外甥软禁在南京作为人质。但是无论他如何表忠心,在三年的靖难战争中徐辉祖始终是一个边缘人物。

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年底,朱棣率领精锐南下,目标直指京师南京。四月,朝廷大军和朱棣在齐眉山一带展开决战。由于形势已经极其危急,朱允炆也只能派徐辉祖率军前去增援,但又在首战获胜之后迅速将其调回京师,说明仍然对其不信任。结果朱棣反而振作精神,在灵璧一举击溃官军主力。大军渡过淮河直抵长江,此时徐辉祖和盛庸一起率军在浦子口进行了朝廷方面最后成规模的抵抗。

徐辉祖败燕兵于浦子口,高煦引蕃骑来。成祖大喜,曰:“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高煦麾蕃骑力战,南军遂却。—《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朱棣剧照

此后由于都督陈瑄的叛变,朱棣不费吹灰之力渡过了长江天险,进而包围了京师。当时走投无路的朱允炆一边下罪己诏,一边号召天下兵马勤王,可惜响应者聊聊。而在金川门破之后,惟有徐辉祖率军巷战,进行了最后的抵抗。

时谷王橞与李景隆守金川门,燕兵至,遂开门降。魏国公徐辉祖率师迎战,败绩。—《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

朱棣登基之后,徐辉祖名列奸臣榜。这位魏国公虽说打仗不咋地,但对朝廷的忠心还是做到了始终如一。朱棣看在皇后徐氏的面子上没有进一步为难徐辉祖,只是将他削爵囚禁于魏国公府。根据《明史》记载,徐辉祖死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应早于去世于当年七月的姐姐徐皇后。七月四日徐皇后崩,七月三十日朱棣封徐辉祖之子徐钦袭封魏国公。此后魏国公家族一直传承至明末。

次子徐添福

对于徐添福,因其早卒,史书上对其记载很少,我们仅仅知道他曾经担任勋卫。勋卫即宫廷侍卫,明初常由功臣子弟出任。

第三子徐增寿

徐增寿在少年时陪着父亲徐达进宫,朱元璋看他非常机灵,特意为其赐名增寿。而他长大之后勇猛过人而又精于骑射,早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的时候便跟着燕王朱棣讨伐前元太尉乃儿不花,并立下战功。

因为本次的杰出表现,徐增寿一路高升,从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一直升到正一品的右军都督府左都督。朱允炆即位后,徐增寿感念当年和燕王之间的交情,屡屡在皇帝面前为朱棣说好话。

建文帝疑燕王反,尝以问增寿。增寿顿首曰:“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列传第十三》

南京明故宫卫星复原图

而在朱棣起兵之后,徐增寿更是其忠实的拥趸,屡屡向燕军透露朝廷的重要情报。而在朱棣攻入京师之际,走投无路的朱允炆恼羞成怒,亲手将徐增寿杀死在皇宫右顺门庑下。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两天即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谥忠愍。徐增寿是朱棣即位后第一个被封赐的功臣,可见其在靖难战争中的重要性。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五月,朱棣赐徐增寿为钦承祖业推城效义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定国公。随即在六月命其子徐景昌袭封定国公。此后定国公家族一直传承至明末。

第四子徐膺绪

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出土的徐膺绪墓志,其出生时间是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出任尚宝司卿,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八月出任大同护卫指挥佥事,随妹夫代王朱桂和妹妹代王妃一起之国山西大同。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调回京师,出任金吾前卫指挥佥事。靖难之后升任中军都督佥事,为人“质实无矫饰”。由于徐添福早卒,徐增寿死于建文帝之手,因此永乐五年徐辉祖和徐皇后相继去世后,皇太子朱高炽就剩下徐膺绪这一个舅舅还能时常见面。

皇太子以舅氏甚敬礼之,盖仁孝皇后既崩,诸舅惟膺绪在。每见,必命坐款语移时,退必自送之。有公事常启者,命首领官代之。—《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七十三》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二月二十五日,徐膺绪去世,享年45岁。此后徐膺绪的后代一直世袭南京锦衣卫带俸指挥佥事,直至明朝灭亡。

皇太子朱高炽剧照

徐达诸女长女仁孝文皇后

徐家大小姐生于蒙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小时候便和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定了娃娃亲。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15岁的徐氏被册为燕王妃,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三月随夫君燕王朱棣一起前往北平就藩。

燕王夫妇之间伉俪情深,因为在九年时间里,徐氏为朱棣接连生下三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如果没有意外,徐氏应该就像两个妹妹一样安安稳稳地做她的王妃。可惜意外发生了。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在北平起兵造反。为了补充兵员,朱棣北上大宁找弟弟宁王讨救兵。此时曹国公李景隆率领大军包围了北平城,双方兵力悬殊,生死存亡危在旦夕。

就在此刻燕王妃徐氏拿出她将门虎女的气魄,一面鼓励儿子世子朱高炽,一面亲自登上城楼防守。其实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大明将士有几个不是出自魏国公门下?徐达大将军的女儿往城头一站,谁能忍心下手?朱棣靖难成功,燕王妃居功至伟。

上举义靖内难,后所赞画,多协上意。上帅师在外,留世子守国,敌兵攻城甚急。时城中守卒不支。凡部分措置,备御抚绥,激厉之方,悉得其宜,城卒以全。虽事总于世子,亦多禀命于后云。—《明太宗实录卷六十九》

朱棣登基之后,于当年十一月册徐氏为皇后。徐皇后素以贤德闻名,作《内训》二十篇,又采儒释道嘉言善行类编成书,名《劝善书》。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七月初四日,徐皇后崩,享年46岁,谥曰仁孝皇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正月,仁孝皇后次子汉王朱高煦护送梓宫由南京前往北京,安葬于天寿山长陵。朱棣驾崩后,即位的朱高炽为仁孝皇后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

长陵

次女代王妃

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徐家二小姐嫁给了太祖第十三子豫王朱桂。次年三月朱桂改封代王,徐氏也改封为代王妃。当年八月,代王夫妇前往封国山西大同就藩。《明史》对代王妃的评价非常低,但实际上这是一次张冠李戴的乌龙事件。

王妃中山王徐达女,仁孝文皇后妹也,骄妒,尝漆桂二侍女为癞。事闻,帝以中山王故,不罪。—《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笔者仔细梳理《明实录》之后,确实发现了所谓“漆二侍女为癞”的记载。但此事发生在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此时的代王妃徐氏早已去世十四年之久。实际上真正下此毒手的是代王的另一位姓徐的妾室,而且正是因为她而造成了代王和王妃之间关系不和。

徐皇后在世之时,代王还算收敛,但当徐皇后去世之后,朱桂将王妃和世子一起赶出王府居住。在此后的两年时间里,世子朱逊煓为母亲出头,和父王之间闹得势如水火。甚至由于可能的口角冲突,“性暴”的代王甚至打算直接杀子。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朱逊煓去世,徐氏带着两个孙子艰难度日。朱桂对她们不闻不问,祖孙三人靠着内使种地才勉强过活。

今世子已薨,世子之子是曰世孙。仍与祖母同处,给役无人,岁禄不及,止凭内使耕种以养。—《明宣宗实录卷二十一》

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四月,已经重病缠身的徐王妃在临终之前最后一次上奏朝廷,为两个孙子讨要名分。宣宗为之恻然,命册朱仕壥为代世孙,其弟朱仕墰为镇国将军。五月十七日,代王妃徐氏去世。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已经袭封代王的朱仕壥给朝廷上疏,称祖母徐氏的坟墓被盗,说明代王和代王妃死后可能都没有合葬。

大同代王府

第三女徐妙锦

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举人陈琏所著的《琴轩集》中,收录了徐妙锦的墓志铭,里面详细描写了徐达四个女儿的伦序:

徐氏讳妙锦,先世凤阳人,父中山武宁王,母夫人贾氏。仁孝皇后及代王妃其姊也,安王妃其妹也。—《中山武宁王第三女徐氏圹铭》

根据墓志,徐妙锦的出生年月为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六月三日。自她成年之后出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出嫁。直到姐夫朱棣死后,才受邀前往北京朝见当朝皇帝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此时其年龄为46岁。

由于徐妙锦身为勋贵之后却终身不嫁,经历太多奇特,在明代中后期便引起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好奇。正德十五年(公元1521年)进士、著名学者黄佐曾就此演绎出一段姐夫和小姨子之间的恩怨情仇,被明末清初史学家黄宗羲收在了他的明代各家文集大成《明文海》之中。

仁孝文皇后崩,时妙锦年已二十有八,文庙闻妙锦贤且美,欲聘为皇后,命内使暨六尚女官往谕旨,妙锦称病辞,匿不出。

在黄佐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徐妙锦之所以不愿意嫁人,是鉴于姐姐代王妃的遭遇。从建文元年四月到七月,短短三个月内二姐身陷囹圄,大姐生死未知,用来解释徐妙锦不愿意出嫁,似乎也说得通。

只是徐皇后去世之时,徐妙锦都已经28岁了,若说朱棣打算将她册立为皇后,未免过于骇人听闻。而且朱棣之所以不再重新册立皇后,明显是向父皇朱元璋致敬。正统五年(公元1440年)正月初六日,徐妙锦去世,享年61岁。

徐妙锦剧照

第四女安王妃

安王朱楹,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二子。《明英宗实录》上说安王和徐氏的成婚时间是洪武二十四年,这个记录是有问题的。朱楹出生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这一年他年仅9岁,如何能够成亲?何况《明太祖实录》上并没有安王成婚的记载。

由于朱棣在靖难之后革除了建文年号,仍以洪武纪年,笔者推测所谓的洪武二十四年,其实是洪武三十四年(即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这一年安王19岁,也符合成婚的年龄。此外既然徐妙锦生于洪武十三年,那么徐家四姑娘比姐姐小两岁,和安王的年龄正好匹配。

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十月,安王妃徐氏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南京,陪着夫君一起前往封国平凉。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八月,朱楹去世,享年35岁,赐谥曰惠,无嗣。

在明初的时候殉葬之风盛行,太祖、太宗驾崩之后所有妃嫔殉葬,而宗室之中王妃无子也会殉葬。比如三年前太祖第二十四子郢王朱栋去世,郢王妃郭氏殉葬。但是安王妃好在有一个仁孝文皇后的姐姐,最终朱棣下旨让徐氏和其他宫眷一起迁回南京居住。

朱棣与徐皇后剧照

徐氏在南京又生活了33年,期间经历了太宗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和英宗朱祁镇四位皇帝。由于和皇室之间血缘亲情日渐疏远,这位安惠王遗孀受到的照顾水准也是直线下降。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安王妃徐氏去世。

己未,光禄寺奏:“南京内府奉先殿并诸王、公主坟园岁时祭祀,安王宫眷日逐供亿。见贮牲牢不敷,请移文附近州县营办。”上以奉祀牲牢诚不可缺,但不必远取于民,惟令南京守备官于内府给直平买之。况岁不登,民亦艰食。安王宫眷日用以十分为率,减其三分。—《明英宗实录卷五十三》

结语:徐达四个儿子、四个女儿中,除去早卒的徐添福和没有嫁人的徐妙锦,剩下的三子三女之中有一位皇后、两位国公、两位王妃。就从徐达子女过得如此滋润,我们就可以断言这位魏国公必然是自然死亡。不然以朱元璋的性格,还能找一个老头因罪被杀,子孙后代不受影响的例子吗?没有,一个都没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