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色看中国,金色的炉台是一部怎样的音乐作品?
《金色的炉台》是一首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作曲家陈钢根据《毛主席的光辉把金色的炉台照亮》改编而成。
这首歌描绘的的毛主席视察钢厂时与钢铁工人亲切交谈的场景,歌声在当年可以说是传遍千家万户。
被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后,感情真挚,乐思发展自然巧妙,结构布局合理匀称,旋律优美而富有激情。
乐曲中加入了民族风格,展现了中国传统式音乐匀称美,真情再现了当年炼钢工人与毛主席心心相印的深切交谈的场景
乐曲一开始一股中国民族风味迎面扑来,由钢琴奏出的琶音,迎来小提琴刚劲、豪迈的散板,接着是叙述性的主题,展现了钢铁工人在阳光的沐浴下,矫健地登上金色炉台,为祖国炼出炉炉优质钢的豪迈情怀。全曲在满怀信心的快速节奏中辉煌地结束。
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潘寅林和钢琴伴奏施雯,联袂出演,深情再现了那段峥嵘历经和岁月。
听着这首乐曲,仿佛置身于那火红的纯真年代。
中国哪里的金桔最好吃?
金桔原产中国南部,广布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特别是广东地区种植最为广泛,以福建尤溪、广西融安、江西遂川、湖南刘阳最为著名。另外华南及长江中下游也广为栽培。金桔喜阳光和温暖、湿润的环境,不耐寒,稍耐阴,耐旱,要求排水良好的肥沃、疏松的微酸性砂质壤土。 金桔高3米,一般不具刺,小枝绿色,营养充足时分枝多。叶披针形至长椭圆形,5~9厘米长,全缘,叶柄稍有翅。花小,白色,芳香,1~3朵腋生,花瓣5,雄蕊20~25,子房5室。 果椭圆形或倒卵形,长2.5~3.5厘米,金黄色。花期4~5月,果期11~翌年2月。在人工栽培情况下,一年开花三次,第一次在3~4月间,最后一次在8~9月间。
金桔的四大产地:
1、福建尤溪:尤溪金柑形美色鲜,汁多肉嫩,甜酸可口,尤以八字桥“三洪”(即洪牌、洪村、洪田三村)所产质量最佳。近年来八字桥和管前二乡种植面积逾万亩,总产达1100多吨,被誉为福建“金桔之乡”,现已成为全国金柑四大产地之一。
2、广西融安:融安金桔有260多年的种植历史,种植面积达到9.2万多亩,年产8.7万吨,被誉为中国“金桔之乡”。融安金桔具有汁多味甜、口感爽脆且无甘油味的特点,畅销中国各省份及东盟国家。
3、江西遂川:遂川金桔以色泽金黄、果大皮薄味甜而著称,色、香、味、型俱佳,其鲜果色泽金黄,外型如椭圆或倒卵状椭圆,象鸽蛋。遂川金桔的面积、产量、果质均居全国四大金桔产地之首,1997年遂川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金桔之乡”。
4、湖南刘阳:浏阳金桔主产于浏阳市官渡区,已有1000多年栽培历史,历代多为纳贡珍果,清同治年间,仅达浒团罗一带即年产金桔万担之多,被誉为“金桔之乡”。解放前官渡地区栽培面积400余亩,3.5万多株,最高年产300吨,现年产量达1500多吨。
数字9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特别的含义?
前言
九,在古代,代表的是阳极之数,是所有个位数数字中最大的,后面的复数都是根据这九个单数变化而来。
那“九”为什么会这么招人喜欢呢?这就要从上古时候说起了。
九鼎《史记-封禅书》中有记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相传在夏朝的初期,夏朝的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命令九个州的州牧贡献青铜,用来铸造九支鼎,象征着九州,铸造的时候,还讲九个州的名山大川、奇异的物品篆刻在九支鼎的鼎身上面,每支鼎都象征着一个州,铸造好了之后把鼎放在夏朝的王都之中,以九鼎镇压九州气运,代表着九州归服。
后来人们都喜欢用一言九鼎来形容一个人讲信用,就是因为九鼎代表着九州大地,如果以九鼎来发誓之后不守信用的话,会受到九州大地的反噬。
九五至尊皇帝
九因为代表着极数,也就是最大的意思,所以古代皇帝都以九五至尊来形容自己;
许多人就会问:那为什么不用九九至尊呢?
因为九九是无极之数,代表的是天,而皇帝都说自己是受命于天,奉天承运,是天的儿子,难道儿子还能篡老子的位不成;
而五就是五行的意思,代表着人间,九五至尊的意思就是在人间,我是天下第一,是最大最高贵的一位。
朝廷
古代的时候为了凸显朝廷是天朝上国,不仅称呼皇帝为九五至尊,连皇帝边上的东西也要是最大,从夏朝的时候就开始,皇帝身边都设立了“九卿”,是各个体系的最高行政长官;又比如:朝廷命官设有“九品中正”,京师置九门等等。
族群
在古代的时候,宗族观念是非常强的,而且在朝廷里面当官的话,如果犯了严重的错误,就会被株连九族,这也是当时最重的惩罚,而当时九族就代表着和你有亲属关系的九个族群,可见“九”在民间也应用广泛。
九宫九宫
古代的先贤将天宫以井子划分为乾宫、坎宫、艮宫、震宫、中宫、巽宫、离宫、坤宫、兑宫九个部分,在晚上的时候,通过观察天上星辰的运转和移动的规律,可以提前预知大致的季节变化和方位,古代朝廷还专门设立了钦天监这个部门,来研究这些知识。
九宫算术
汉代徐岳《术数记遗》:“九宫算,五行参数,犹如循环。”北周甄鸾注曰:“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汉代的时候,先贤就通过对九宫算术的运用,对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数学问题进行记录和运算,这也是在一直到现在,我们的数学都是国外始终无法超越的原因。
结束语通过上面可以看出,“九”在古代是和所有人都息息相关的,而且它不是代表着富贵,就是代表着名利,不是涉及到祖先,就是涉及到宗族儿孙,“九”不仅是极数,还意味着气运和运气,所以王侯将相都非常喜欢这个数字。
在旅行中有发生过什么让你震惊的事吗?
你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1.去年8月走川藏318线,从四川刚到西藏境内,最著名的金沙江大桥被水冲毁,没有看到网红界牌“西藏”牌,感觉到很遗憾,也很震惊金沙江水之大。
2进入西藏境内以后就是西藏的芒康县,芒康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与四川、云南搭界主要旅游景区有茶马古道、芒康滇金丝猴自然保护区、莾错风景区和尼果寺等。地理环境与内地大不一样,景色优美,并不是想象的破破烂烂,烂路泥路。现在的318路况之好,在芒康这段横断山脉及气候条件下能把路修这么好让我感到非常震惊。
3还有一个让我感到非常震惊的是一种植物(图片最后一张图)。当天中午过后,我们来到澜沧江江边,当时我们还没有吃午饭,决定在江边做饭,我们下车以后,就去江边拍照,正在走路时,我突然感觉腿好痛,火辣辣的那种,哪酸爽-就别提了,感觉就是被什么东西蛰到或者是咬到了,相当难受。卷起裤腿看到腿上起了好多疙瘩,还想用手去挠,挠过更难受,疙瘩也连成一片了,还以为是蜜蜂蛰的,及时抹了风油精,好了一点。去到被蛰的地方找蜜蜂或者蚂蚁压根没有,真是怪了,没有蜜蜂、蚂蚁,腿是怎么回事?就在我转身要走的时候,另一条腿也突然感觉到了疼痛,和刚才被蛰的感觉一模一样。这次我没有慌乱跑走,我就低头看,刚好看到了这种植物,心里大概就有数了。我用手碰了一下这个植物,立马被蛰的感觉从手上传来,我就确定就是这种植物蛰的。没想到这种不起眼的植物蛰人也这么厉害,使我感到非常震惊。我立马就把这种植物拍了下来(最后一张图),有认识的朋友没?欢迎评论区讨论,告诉我是什么植物?
日本人是不是中国人后裔?
作为中山大学历史系肄业的一员,我想我之前的回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导致很多朋友看不太懂,因此我用更简洁明了的语言来做一个总结。
文中的图片均已取得个人商用授权。
日本文明是一种“次生文明”,它起源于华夏文明这一“核心文明”而言的“子文明”,经过漫长时间的演化而成为拥有着自身特色的文明。(分期表见文末)
日本的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外界的影响密切相关。
谈起日本文明的兴起,我们便要说一说日本列岛的产生。在远古的冰河时期,由于地球北半球的气候寒冷,海平面下降,海床凸现,日本列岛与亚欧大陆之间有陆地相连,称作陆桥。当时,亚欧大陆的动物群和古人类可以沿着陆桥来到日本。大约在一万数千年前,随着冰河期的结束,气候变暖,海水上涨,日本与大陆间的陆桥被淹没,日本列岛四面环海的地理环境最终形成。由于大洋之上的日本列岛地处亚欧大陆板块与太平洋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变动极为剧烈,火山地震频仍,地块破碎,因此又素有“火山国”、“地震国”、“断裂国”之称。死火山富士山海拔3700米,是日本的最高峰。
(不想看这么长文字的话可以直接看加粗部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是在冰河时期的“陆桥”还存在的时候,从亚欧大陆上迁徙而来。由于后来的气候变暖,日本与大陆间形成了隔绝的状态。
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结果来看,起初生活在日本列岛的日本民族属蒙古人种。
今天的日本人绝大多数是大和民族。而唯一的少数民族是居住在北海道的阿伊努族。
经由古人类学家、考古学家们发现的原始人骨化石表明,早在2-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亚欧大陆的原始人了就曾沿着陆桥来到日本列岛,他们在那里滞留下来,成为后来日本新石器时代人的祖先。
距今一万年前,日本进入新石器时代。他们开始制造一种表面装饰着绳样花纹的陶器,因此日本的新石器时代又叫做“绳纹文化时代”
所以我们也就明白了——我们经常听到的绳纹时代其实就是日本的新石器时期。
由于时间过于久远以及遗物不多,即使是在学术领域的成果也不多,因此绳纹时代我们就不细讲了。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我的主页,查找一下与日本有关的内容。
分期表:
旧石器时代:33000年前~10000年前
新石器时代:10000年前~公元前5世纪
金属器文化时代(弥生文化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3世纪中叶
古坟文化时代:公元3世纪中期~6世纪
飞鸟文化时代:538年-710年
奈良文化时代:公元710年~784年
平安文化时代:公元794年~1192年